我出生于渭河边上一个小乡村,祖辈以务农为主,家中姊妹三人。什么是我家的家风呢?在我的记忆里,鲜少有父母平声细语地跟我讲述有关“礼义孝悌”“治国平天下”等大道理的情形,浮现在脑海的是他们整日忙于生计的画面。所以这个问题乍一看我不得而知。但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蕴藏在日常点滴中,在父母他们的身体力行中。今日借此机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其一是自强自立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没什么高深的学问。在我们姊妹三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任何诗意的文字。甚至现在回想起来,脑海中也捕捉不到他们成篇的说教,因此,我们的家风浑然天成。小时候,尽管关中的庄稼地一年可以种两茬,但庄稼的收成不足以维持家中三个孩子的生活学习开销。所以在农闲时节,爸爸又额外做其他的活计,木工活、转运砂石……每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妈妈也找了临时的活计,替砂石厂做厨师,连带着给我们姊妹三人在家做的饭,经常一天做五六次饭。如是艰辛,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自强、自立的品格,只为给予我们仨更好的生活环境。
其二是孝敬老人
奶奶生命的后期,饱受病痛的折磨,高血压并发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和三叔家一起生活,但三叔当时不在家,三婶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彼时奶奶已瘫痪在床,也有严重的老年痴呆。为了让奶奶得到更好的照顾,母亲、父亲和三叔一家商量,把奶奶接至我家,自己照料奶奶的日常。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奶奶的床褥,给奶奶翻身,为奶奶洗漱,做早餐,手把手喂到嘴里,吃饭完间隔一会再伺候奶奶服药,料理完奶奶才梳洗自己,再去砂石厂上工。
有一次,奶奶刚吃完饭,姑姑来探望她,与她闲聊吃了啥饭,她随口而出:“我还没吃呢,我都几天没吃饭了,饿的很……”我替母亲委屈,为她不值。每日照顾我们,照料家里,现在外加照顾奶奶,还要去外边上工,已经很累了,却还要被奶奶冤枉。如果那样还不如让姑姑来照顾奶奶。而母亲却说:“你婆是现在糊涂了,她不是有意识那样说的,而且你姑自己知道我接你奶奶来咱家就是为照顾她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娃呀,你姑是女儿,我也是媳妇,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对老人,各人尽各人心,我把你婆接咱家,我安心,你爸也能放心。”
母亲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古语所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其三是积极向上,认真生活
生逢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父母辈,贫穷落后、吃苦受累的事全赶上了。他们书读得少,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上进。相反,他们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一直在以他们的方式指引着我们仨。我犹记得小时候,老师经常布置购买课外书籍的任务,有次开学交完学费后,我知道家里该经费紧张了。所以着于向母亲开口,但母亲从同村一块儿上学的小伙伴处得知后,默默的帮我买到书籍,只说:“还需要啥你就直接给妈说,上学这事,即使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
在那个精神生活匮乏的时代,我们那的小乡村扑克风、麻将风盛行。偶有闲暇时间,隔壁家的嫂嫂便邀母亲一起打牌,但母亲从来都不去。而是选择和其他婶子一起纳鞋底、做布鞋、织毛衣、打理我家院中的小花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我们积极向上,认真生活。
回忆往事,父母带给我的又岂止这些?榜样是看的见的哲理,已令率人,不若身先。自强、自立、孝顺、积极向上……而这些早已化为我的血液,融入我的灵魂,塑造着我的生命,也影响着我的孩儿。现如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将良好的家风载满社会的正能量,在继承中更新,在发展中丰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你的一块砖,我的一锹土,全国人民的砖和土汇集到一起,那就是实现大美富强中国梦的坚实地基。(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尚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