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农村,在一个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长大。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抚养5个孩子长大。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赵中健才迎来自己崭新多彩的人生,因为母亲是一位深受欢迎的老师,所以她也投身教育,奉献青春,白首不辍。在此期间,她也收获一份完美的爱情,白头到老、相濡以沫。
近日,笔者来到陕师大拜访赵中健教授,已经87岁高龄的赵教授欣然与笔者聊起了往事。
全家人合影
赵中健1934年8月出生在陕西蓝田县孟村乡北水磨村,祖父在清末考取拔贡后从政,他思想开明,倡导妇女解放,赵家的女儿、媳妇全部是天足、短发,都从女子师范毕业。
父亲赵国宾是民国时期知名的地质学家,为陕西地质勘探与研究做出重要贡献。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英年早逝,时年35岁。为后人留下41部专著和大量论文。
父亲去世时,赵中健尚未出生,后来爷爷也去世了,只能靠母亲教书来抚养五个孩子,孤儿寡母,实在不易,但母亲坚持要孩子们上学接受教育。赵中健上小学时学校规定女生要穿黑裙子,因家贫没钱买,母亲只好把被子拆了给她做裙子。幼年的赵中健最期盼的,就是能吃饱饭。1949年5月西安解放,赵中健一家人的生活才一天天好了起来。
1950年,16岁的高中学生赵中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被分配到解放军第一通讯学校学习,1954年她转业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任记者、编辑、主持人。她自感文化低,1956年考上了西北师范学院。1960年年初,赵中健结婚,爱人祝大征1933年出生,父母也都是教师,1955年大学毕业后就到陕师大任教。
大学毕业后,赵中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是留在甘肃任教,后调入西安。改革开放后,她进入陕师大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作为教师,她不断给自己充电,每节课都认真备课、认真讲授,逐渐形成了灵活多样、深入浅出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好评。
她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出任驻华大使,有的任政府翻译,有的在大学担任教师……许多人毕业多年后还和她保持联系,每年新年她总能收到许多来自海外的明信片。
赵中健和丈夫祝大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中健教授退休了。1991年又应友人邀请投身民办教育,成为同仁学团的创办人之一。
这些年来,赵中健和丈夫祝大征互相支持,相濡以沫,成为人人称赞的“模范夫妻”。两人相识超过70年,结婚超过60年,他们从风华正茂、情投意合到面对坎坷、同甘共苦,有温馨、有甜蜜、有考验、有磨炼。
当初赵中健选择留在甘肃任教,与在西安的丈夫两地分居。1961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了,赵中健回西安待产。当时正是困难时期,由于营养极度缺乏,小孩生下来还不到4斤,56天产假一满,赵中健得回甘肃上班,只好将孩子托付给一户人家。祝大征每天从吴家坟农村买来鲜奶,骑车给孩子送去。
赵中健年轻时的照片
1995年,祝大征身体出了问题,小便不畅,经几家医院检查后确诊为前列腺癌。赵中健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从治疗到管护,从吃饭到熬药,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庭的温暖、爱情的力量终于造就了奇迹:手术后过了20多年,祝教授身体状况仍然不错,而当年的病友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大家说起祝教授战胜病魔的原因,除了治疗及时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祝教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对他几十年如一日体贴入微的老伴赵教授,有三个孝顺争气的孩子,这些不仅让他有了良好的医疗和生活条件,更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他们的两女一儿非常优秀,都是研究生毕业,事业都取得一定的成就。一个女儿现在国外工作,另一个在上海工作,儿子在西安上班,方便陪伴父母,节假日经常开车拉着老两口出去转转。五个孙辈也很优秀,继承了爷爷奶奶酷爱学习的传统,学习从不需要大人督促,现在大外孙海外学成归来在上海工作,大孙子现在美国留学。
“七一”前夕,陕师大给祝教授送来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祝福他们夫妻健康长寿。
两人感慨地说,现在是我们国家最富强的时候,我们奋斗了一辈子,就是为的这些!有了国家的富强,才有每个家庭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