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全家福”故事(41) | 平淡中寻味家的幸福

来源: 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时间:2021-08-18 09:46

我1962年出生于陕西铜川耀县(现耀州区)麻子村一个普通人家。年少时,父母饱尝生活的艰困与生命的饥寒,却并未沉沦,也不悲观,而是以极其进取的姿态,为我们该如何做人处事,在言行上予以了详尽地演示。我二十余岁时,父母相继离世,他们未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层面的遗产,但却把博爱、宽恕、真诚、善良、守信和坚韧等精神财富,遗留给了我们。

安黎

父亲为豪门世家的后裔,天资聪颖,心灵手巧。遗憾的是,在世事跌宕与家族坠落中,他非但未能延续祖先的荣光,而且惨遭横祸,由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变成了弯腰驼背的残疾人。历经颠沛流离,心肠依旧如故。面对命运接二连三的捉弄,他极少叹息和抱怨,总是有求必应,以自己的多种才艺,为众多乡邻提供各等专业服务,却分文不取。令人惊讶的是,父亲尽管沦落污言秽语满天飞的草莽乡野,但舌齿间却从未吐过的一个脏字,一句粗话,甚至他整整一辈子,几乎都没和人红过脸。他说话的语调异常温和,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而逻辑分明,总是以道示人,以理服人,绝不以威压人。

比起父亲来,母亲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把“博爱”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遇到灾年,日子都紧巴,那些流浪者、乞讨者,凡被母亲遇见,无一遗漏地都会被奉为座上宾。她为一户智障人家的老少操心操劳,无数次地既跑去为他们做饭,又把他们领到我们家来吃饭;她十年如一日给一位孤寡流浪者管吃管喝;她还像一位亲生母亲,领着一位精神病患四处求医问药,又给她梳头洗脸;她手上有半个馒头,自己舍不得咬一口,一转身就将其塞到乞丐的手里……旁观者对她之所为,颇为费解,而她的解释,却仅为轻描淡写的三言两语:他们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命啊,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饿死病死呀!

安黎与老伴、小孙子在一起

我现在的家,为三代人五口之家。妻子退休着为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儿子儿媳皆研究生毕业,儿子为公务员身份,就职于某省属机构;儿媳在一家大型国企的研究院,从事研发和设计工作。我自己则在一家文化单位的编辑岗位上,效力已近三十年。

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把他既当儿子,又当朋友,经常和他对坐闲聊。在聊天中,我循循善诱,传递给他很多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人间至理,比如“人品是一种最为可贵的稀缺资源,坚决不能丢失;当全世界的人都不诚实的时候,你依然要保持诚实。诚实的人,似乎处处在吃亏,但最终都会因为诚实而获得更多的人心,并使自己从中受益”;再比如“你一定要牢记自己成长的顺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成绩。三者的顺序不能颠倒。没有前两者,学习成绩即使再云飞天外,都没有用”;再比如“你要记住,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属于你的,一是身体,一是智慧,其他都不是。身体是基础,智慧是翅膀。别墅奢华,地震可以让它倒塌;钱财万贯,窃贼可以将其窃走。但只要拥有身体和智慧,没有的可以变为拥有,失去的还会再度归来”……儿子一踏入社会,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有着较为优异的表现,无疑与我平时对他“润物细无声”地“心灵滴灌”,有极大关系。

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模式一样,一个家庭亦有一个家庭的相处之道:有的偏向于计较,有的侧重于包容;有的把简单的言语碰撞,升级为家庭战争;有的把可能的硝烟四起,转化为风轻云淡——我家属于后者,不与邻人比奢华,不谋求大富大贵,只是在凡俗之中,守护好家庭的那一团暖光,寻常人过好寻常的日子。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应验了这句民间熟语,在乡村中长大的儿媳,从内心到外表,皆低调内敛,朴实无华,无事不生非,有事亦不生非,如此,很快就融入进我们家惯有的氛围里,成为家里不可或缺的成员。

作为家里的年龄最长者,我尽量把自己低矮化和边缘化,从不高高在上地指手画脚,而是和颜悦色地面对家里的每一个人。尽管琐事缠身,就心里的真实愿望而言,我更希望回家吃晚饭。从不同的方向归来的一家人,傍晚时分,围坐于餐桌,吃着家常菜肴,喝着红豆稀饭,聊着各自见闻,虽无浓烈的亲情表达,却也有淡淡的欣然轻雾般地缭绕于心。就餐完毕,每每为谁洗刷锅碗瓢盆,我和儿子都会陷入争夺之中。儿子顾盼我的劳累,死活要让我休息;我念及儿子的辛苦,执意要让他安歇。于是在灶房里,父子俩的四只手,争先恐后地伸进洗盆里,免不了要来一番争抢。

对于我这样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人而言,升官发财和功名利禄之类,早已被我看透。在吃饱穿暖之后,钱多钱少,官高官低,究其实质,皆为身外之物,也都是人给自己制造的精神幻觉。平安和健康,才是我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对家人千叮咛万嘱咐的头等大事。

我若提早回家,便有一小段时间与孙子作伴。从幼儿园归来的孙子,此时独守客厅——他奶奶在灶房做饭,他爸爸妈妈上班未归——孙子三四岁,我亲近他的方式,就是陪他做游戏。游戏项目很多,比如变魔术、“藏纸”,“藏身”、“当老师”等等。“当老师”,就是在嬉戏中,你扮装老师考我,我扮装老师考你,以此来调动孙子的求知欲。在互考的欢笑里,孙子认识了大量的字词,背诵了诸多的古典诗句,知道了宇宙之无涯和地球之丰饶,并渐渐明白不少做人的道理,就连一串串的英语单词,也能脱口而出。“藏纸”,是各拿一个纸团,将其藏起来,让对方寻找。找出来算赢,找不到算输。在这一戏乐中,我故意输给他,以增强他的自信。我的心迹,孙子自然无从知晓,及至于他真的误以为我长有一颗榆木脑袋。每当我问他“爱不爱爷爷”时,他的回答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一成不变的两个字:不爱!我问:为什么不爱?他给出的理由是:爷爷太笨了!我不喜欢笨笨的爷爷,而是喜欢聪明的爷爷!但某一天,这样的对话刚一结束,我打算离家外出,但他的表情却甚为落寞,用央求的语调挽留我:我不想让爷爷走。我反问:你不是不爱我吗?孙子说:我是假装不爱你,又不是真的不爱你!

后来幼儿园搞征文活动,叫我去当评委,被孙子瞧见;加之在电视的荧屏上,他亲眼目睹到记者对我的访谈,自此便悄无声息地改了口,再也不说我笨。偶尔他奶奶感叹一句“你爷爷好笨的”,孙子还会为我辩护,说:爷爷不笨,爷爷挺聪明的。然而,当我再度问起他是否爱我时,他的答复依然是“不爱”。我问原因,他的说辞变成了如下的内容:爷爷太黑了!我不喜欢黑黑的爷爷,而是喜欢白白的爷爷!每当说出这类话时,他总会挤闪着眼睛,脸上浮现出坏坏的笑意。

爷爷孙子老弟兄。孙子调皮而不顽皮,是个小顽童;我幽默而不油滑,是个老顽童。两个顽童互动,滋生出无尽的意趣。

良好家风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人生幸福的拥有,源于自己的创造。以我之见,幸福的源泉不是拥有很多,而是欲望的退潮。只要不好高骛远,不得陇望蜀,世俗层面的幸福便俯拾皆是。为人宽容,相互体谅与理解,相处就会和谐,矛盾就能消隐,家庭的演奏曲里,飘浮的必然是悠扬的“欢乐颂”和温柔的“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