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

来源: 西安日报           时间:2025-09-08 14:2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年来,西安坚决当好秦岭卫士,持续加大“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力度,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任务,为建设美丽西安夯实了生态基础。

 运用系统思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科学谋划发展,统筹生态环境保护,把握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内在演化规律,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务实的作风,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按照生态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和规律,从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遵循“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统筹和协调各种力量,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统筹治理,综合施策,坚持保护和质量优先原则,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监管制度,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全面提升。

 运用系统思维加快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修复要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以生态系统中受损严重、修复最迫切的重要区域为抓手,采用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经济激励与行政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体化,要按照生态修复与区域发展融合策略,建立多元化生态修复投入机制,坚持源头保护与全过程修复相结合,推进地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国家宏观治理的衔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一体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修复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生态类型间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对于重度污染地区,要以更严标准和更高要求对土壤、水体和大气进行严格修复;对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更加注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建和提升。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发展特点,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方式和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坚持环境修复与产业重建并行,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个要素,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近年来,西安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任务,完善提升智慧化监管平台功能,生态环境修复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要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必须深入贯彻《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之间的协同,建立问题“发现—核查—交办—整改—复核”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工程、行政、技术、经济、法律、宣传等手段,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在问题整改、协同共治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凝聚齐抓共管合力,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运用系统思维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要强化系统治理思维,在主体上充分发挥综合治理能力、在对象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在方法上运用多样化手段治理,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系统观念,按照“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坚持流域同治、城乡同治、生产生活同治。在大气污染治理上,要全面深化污染严重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大幅度减轻污染负荷,不断提升城市大气自净能力,有效控制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在水污染治理上,要坚持政府、企业等共同发力,加强源头管控,重点对化工等排污企业进行监管,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的短板,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注重当前补短板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强化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全流域、全要素管控,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系统综合治理。在土壤污染治理上,要完善配套法规标准,加强农用地膜、危险废物、新污染物等土壤污染源头管理,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膜回收率;帮助涉重企业优化减排,实行提标改造,做到源头严禁、过程严管、事后严惩,形成以责任为导向和产业发展为驱动力的土壤污染防治新局面。在国土绿化治理上,要大力开展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作者系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