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刘 斌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车雪能 黄陵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杨建峰 丹凤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近年来,陕西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开展整治,取得了让群众可感可及的成果。
十四届省纪委四次全会对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部署,要求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因地制宜选择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小切口、大纵深”开展整治。记者围绕群众点题这一工作机制,采访了3位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
精准高效
“打捞”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
记者:群众点题,重点在“群众”,关键在“问题”。你们是怎么广泛发动群众点题的?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做法?
刘斌:近年来,空港新城纪委坚持在拓展群众点题的渠道上做“加法”,通过“三个优化”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一是优化信访举报渠道。除了线上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外,还统筹纪检监察力量,建立营商环境监测员制度,1名纪检干部包抓1个监测点,加大下沉力度,组织开展“进项目、进企业、进社区”专项活动,深挖细查贯彻惠企惠民政策“中梗阻”、行业部门落实“接诉即办”不到位等背后的作风、责任和腐败问题,把“群众点题、纪委破题”文章做得更深更实。2024年,主动发现问题线索转立案数占群众身边腐败案件总数的83.3%。二是优化12345热线专项监督。通过分析企业群众投诉、工单办结、满意度变化等情况,深挖细查投诉背后的违纪问题。比如,查处了相关职能部门夜间噪声执法不作为问题,推动解决了长期以来企业夜间施工“办证难”和规范执法“监督难”问题。三是优化与职能部门协同联动。从空港新城各部门班子成员中选聘了20名副处级干部作为党风廉政监督联络员,他们通过列席重要会议、参与专项监督、定期报告事项等方式,充分发挥监督“前哨”作用,有效收集各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车雪能:黄陵县纪委监委紧扣民生“小切口”,紧盯群众身边事,多措并举回应群众关切。一是拓宽举报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立体监督网。线上通过“爱黄陵”APP、“黄陵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的“微举报”平台收集群众诉求;线下开展全员接访下访、镇(街)集会大宣传等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下沉一线,“零距离”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让群众没有顾虑敢点题、出实题。二是由班子成员包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项目、领办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深入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公开接访、带案下访,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点对点督促部门履责,推动问题解决。三是充分发挥114名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委员“贴身监督”优势,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监督,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等领域,主动排查、收集群众身边的风腐问题,对苗头性风腐问题及时预警。2024年以来,通过群众积极点题、部门主动自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52件,完善制度43项,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具体实事82件,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杨建峰:丹凤县纪委监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方位、多渠道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收集—汇总—研判”的常态化点题链条,确保精准有效锁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深入群众收集问题。推行纪检监察干部开门接访、全员接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重点回访“五访”工作法,聚焦教育医疗、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医保基金管理等领域,主动收集社情民意,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实行台账管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及时回应群众期盼。二是督促各部门围绕本领域、本行业整治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自查排查,持续纠治行业系统顽瘴痼疾。同时,加强与审计、财政、司法等监督协作部门联系沟通,扩展问题来源。2024年以来,各部门共向县纪委监委报送排查问题235件。三是由案循线深挖问题。坚持以案看风、由腐纠风,注重从腐败案件中深挖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
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整改到位
记者:通过群众点题,你们发现了哪些痛点难点问题?又是如何开展整治的?效果如何?
刘斌:纪检干部在进社区走访时,收到群众反映回迁过渡期“结婚用房难、老人租房难、接送学生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空港新城纪委落实领导包抓机制,围绕回迁安置“政策界限、资格评定、实施流程”等环节开展走访调研,与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港)工作部、空港集团安居置业公司联动“会诊”,制定了安置社区剩余房源回迁安置实施方案。督促西咸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港)工作部对现有安置社区剩余房源进行再排查、再梳理,打破按区域安置等原有政策限制,实行“跨区调配、就近安置”,按照“自愿申请、需者优先、入住便捷”的原则,全面优化“申请、审核、选房、入住”各环节,开辟了仅需2—3个工作日即可跨社区办理入住的快捷通道。目前,区域内11个村(组)73户困难群众已完成提前选房安置,有效缓解群众拆迁过渡期用房难问题,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许和认可。
车雪能:通过分析群众的信访举报和县纪委监委的日常监督、案件查办情况,黄陵县纪委监委发现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套取、截留挪用、优亲厚友问题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县纪委监委动真碰硬、快速行动,制定出台了《村(居)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和“三资”规范化管理“一报告”“两评议”“三公开”工作制度》,通过县级提级监督、镇(街道)日常监督、村(居)同级监督“三级联动”推动基层监督全覆盖。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认真履职,设立县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大厅、镇级服务窗口,创新落实“镇(街道)监管+第三方委托服务”管理模式,有力推动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底子清、台账全、处置公开透明、财务管理规范。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全县累计发现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合同3931份,追缴合同欠款188.96万元;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28件37人,处分32人。
杨建峰:丹凤县纪委监委将多种渠道收集的群众痛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建立台账,作为整治重点,督促职能部门同题共答,推动解决民生问题517件,办理民生实事46件,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比如,在医疗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就医不便、费用过高、就诊卡资金“沉睡”等问题,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完成新建县医院等民生项目,推行“一号管三天”、“互联网+护理”、假日门诊和夜间儿科门诊等服务,落实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规定,增设医疗自助终端机,就诊卡清卡退费290余万元,追回医保基金235.4万元。在住房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公租房管理混乱、不动产登记“办证难”等问题,开展保障房乱象整治,规范申请审核机制,清退公租房155套,新分配公租房145套,完成江岸龙居等小区历史遗留问题项目不动产首次登记以及信合佳苑等小区不动产转移登记。在养老社保领域,针对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群众反映留守老人居多、办理社保不便等问题,在凤冠新城等安置点推行线上线下户籍地和居住地“双服务”、红黄绿“三色管理”经办模式,为2.1万搬迁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
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记者:下一步,你们还将如何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提高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的精度和力度?
刘斌:空港新城纪委将进一步拓展“强站位、抓关键、小切口、大纵深”监督保障理念,紧扣全省集中推进的16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坚持群众点题机制,因地制宜抓好“小切口”,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要素保障,尤其是涉企执法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问题,作为开发区集中整治“主攻方向”。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信、访、网、电”监督举报主渠道,梳理包含5个方面21条内容的负面微权力清单,在企业项目、居民社区、办事大厅等区域全覆盖张贴“营商环境监督一码通”,确保企业和群众实现“指尖监督”“投诉直达”。另一方面,从机场海关、各航司中选聘了27名党风政风特约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探头”作用,面对面收集意见诉求和问题线索,建立“收集—研判—督办”的常态化群众点题机制,压实行业领域监管责任。与此同时,坚持以办案开路不动摇,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破坏安全稳定、侵蚀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加强个案剖析、类案分析,加大系统治理力度,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职能部门强化行业监管治理,健全严管严治、长管长治制度机制,不断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土壤。
车雪能:黄陵县纪委监委将进一步深化群众点题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一是拓宽群众参与渠道。除了坚持现有的“线上+线下”立体监督网外,将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察员、村(居)群众代表等参与集中整治工作,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拓展发现问题的覆盖面。二是深化部门协作配合。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督机制,全方位、常态化收集群众诉求,做到早发现、快处置,以“开门整治”提升整治实效。三是公开整治成效。适时通过媒体公布整治进度、成果,接受群众评议,形成“点题—解题—评题”工作闭环。
杨建峰:一是“线上+线下”,拓宽问题收集渠道。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优化“收集—汇总—研判”点题流程,依托“网、微、电”等平台发布征集方式,用好“纪巡审”联动、监督协作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征集群众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继续坚持开展领导班子成员带件下访和调研督导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及时掌握群众所需所盼。二是“转办+督办”,推动职能部门充分履职。坚持以强监督促强监管,督促职能部门把群众点的题答好、解决好,将在社情民意调查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凤冠新城等大型移民搬迁安置点天然气未入户、城镇饮用水质不达标”等问题作为办实事重点,持续开展“一领域一类事、一镇街一实事”活动,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三是“测评+评价”,推进常态长效治理。探索建立“群众点题+群众评判”工作机制,通过二维码线上测评和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深化评判结果运用,打好监督、整改、制度建设“组合拳”,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做好相关领域整治的同时,聚焦问题背后的症结、短板,修订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推出更多利民便民惠民举措。

云娜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