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己爱民的“陕西第一循吏”

来源: 党风与廉政           时间:2024-01-04 09:56

焦云龙铜像。李飞 摄

一百多年前,在长安和临潼地区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山东有个焦青天,推着车车到长安,三原临潼富平县,到处人人说好官。”歌谣中赞颂的焦青天,就是曾在陕西多地任职过的清朝官员焦云龙。虽然关于焦云龙是否从山东推着小车到长安,并无确凿证据,但其所任之处人人夸好官,却是不争的事实。

焦云龙出生在山东淄博,1874年中进士后即被派往陕西任职,担任过米脂、三原、富平等七县知县,绥德、商州知州,潼关厅抚民同知。焦云龙在陕西任职27年,所任之处政声卓著、遗爱在民,被誉为清末“陕西第一循吏”。他的政绩已载入多个县市的地方志中,一些地方还为焦云龙建造过纪念祠堂,缅怀一代循吏。

爱民如子

焦云龙认为“自天子至于守令,皆当以爱民为第一要义”“做官者,不论大官小官,果能实心爱民,事事为民尽心,便是好官,便是忠臣”。因此他不管在何处任职,都会经常走出官衙,到乡野倾听民间疾苦。

1878年,焦云龙出任三原知县,其间单车匹马走遍了三原县的沟沟坎坎。他在《下乡》一诗中写道:“五日居城五日乡,每招父老话衷肠。家家孝悌尊亲长,此是人间第一章。”焦云龙每次出行都会准备一些糖果和饼子,遇到小孩就分赠一些,遇到老人就围坐一起共话家常。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焦老爷”,都以认识“焦老爷”为荣,有纠纷都愿让“焦老爷”来裁决,对裁决的结果大家也都心悦诚服。据说,焦云龙在三原任职期间,县城监狱没关押过一个罪犯,留下了“年丰官舍闲,囹圄生芳草”的佳话。

焦云龙视民如伤,能舍身忘我,救黎民于水火。1900年,潼关一带遭遇罕见旱灾,焦云龙被任命为潼关厅抚民同知。他到任后就迅速赶往西安请求慈禧太后赈灾,在得到允准后,又立刻赶回潼关开仓赈灾。当时管理粮仓的官员称没接到朝廷明文通知,随意开仓会被问罪。焦云龙回道:“罢官抄家所不恤矣,但求民得活耳。”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官仓开仓放粮,挽救灾民无数。

政声卓著

焦云龙在陕西为官27年,留下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政绩。其中,崇文兴教和推进移民两项事业的影响十分深远。

焦云龙深知文化教育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在陕西为官期间,他创办了十几所书院和上百所义学,对当地文教事业振兴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些文化教育遗产时至今日还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焦云龙任米脂知县期间,捐出养廉银600两重修了圁川书院,还筹集数万两银子作为教育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在焦云龙支持下,越来越多的米脂学子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对此,焦云龙满心欢喜地写道:“束脩膏奖亦从丰,秋试春闱路费充,自此寒儒争奋进,群英破浪尽乘风。”在三原任职期间,他鼎力支持著名理学家贺瑞麟创建正谊书院,支持贺瑞麟刊刻了《原献文录》等上百种书籍。正谊书院后发展为陕西著名书院,时逾百年弦歌不辍。焦云龙在长安知县任上,捐廉备奖支持关中书院,修建鲁斋书院和崇化书院(今西安高级中学前身),整修汉儒董仲舒祠,支持刊印《春秋繁露》。

受同治年间战乱和丁丑大饥荒影响,陕西地区人口大规模减少。焦云龙任三原知县时,三原人口在15年间从21万人锐减到9万多人,造成土地大量荒芜。焦云龙上奏朝廷,建议将山东一带灾民迁移到三原、阎良一带,一方面能开垦荒地解决灾民生计,另一方面能增加政府年岁收入。朝廷同意了焦云龙的建议。焦云龙还利用自己身为淄博人的优势与山东各地联系,积极动员潍坊和淄博的灾民到关中地区拓荒置业。他向山东灾民描述,三原、阎良一带是“包子山、馍馍岭,要吃香油用手捧”,去了努力干定能过上好日子。为了更好安置移民,他又筹集了数万两白银作为移民的安家经费。凡是到三原垦荒的移民,不论籍贯何处,一律免费提供种子、耕牛和一定数额的安家费。在优厚的移民政策带动下,第一批移民就有5000余人。

焦云龙首倡移民关中的政策对当地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关中地区还有400多个“山东庄子”,有将近30万移民后裔。这些移民后裔没有忘记改变他们先辈命运的焦云龙,将其尊称为“关中山东移民之父”。

清廉律身

“立志由来不爱钱,居官切莫饮贪泉”是焦云龙为自己定下的为官准则。他在陕西任职期间,也确实做到了衙清如水、两袖清风。在汉中负责茶税工作时,焦云龙没有中饱私囊,而是让利于民。原本税务部门除了征收各类正税外还可以征收各种杂费,作为部门私用,焦云龙革除这一陋规还利于商贩。他不管在什么地方任职,每个月都会拿出一部分俸禄,周济穷困百姓。朝廷看到焦云龙的清贫处境,有意将其调到较为富庶的大县任职,没想到任职几年后,百姓富足了,焦云龙清贫依旧。

有一年,焦云龙为衙署亲自撰写春联“立志应如磐石固,居心要比汉江清”,以明心志。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焦云龙都能做到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贺瑞麟致信焦云龙,赞其“洁己爱民,近世罕见”。

1901年6月,焦云龙积劳成疾病逝在潼关任上。焦云龙去世后,来官署中吊唁者十几日不绝,“公殁民号,万家如霜”,有些人甚至从河南、山西远道而来。《潼关县志》记载,焦云龙去世后,本来想移葬山东淄博,但家中素无余积,一家生计都成问题,无力成行。最后,在他人帮助下,才得以安葬在潼关东山。焦云龙安葬后不久,工部尚书陆润庠过境潼关,还专程到华仙祠吊唁了他,并安慰焦云龙长子焦振沧说:“做官穷是好消息。”后经陕西巡抚曹鸿勋奏请,朝廷批准国史馆为焦云龙立传。

清风传家

焦云龙为官多年,严以律己、清白遗家,并以身作则教育后代要勤俭持家,以俭朴为美。他写信告诫长子焦振沧:“自古勤俭成家,懒惰废业,理之常也。尔当率尔兄弟,加意诵读,尤须以俭朴勤苦为第一。”焦云龙鼓励孩子要以成为真儒名宦为志向,“尔祖父未给我留下多少家业,却以清白传我,所以我才能自立并济人。你们要继续坚守清白传家的祖训,要以‘处为真儒、出为名宦’为己志。”

受清白家风影响,焦氏子弟均能立志高远、艰苦奋斗。焦云龙长子焦振沧成就斐然,先后担任陕西省紫阳、武功、旬邑、神木、绥德等县知县,所任之处均能勤政为民。在紫阳减免茶税,在神木将田亩税归还地方,在榆林时辞去道尹公费……当时百姓作诗赞颂焦振沧:“作宰六任甚明廉,清风两袖听自然。美名到处曾载道,为爱百姓不爱钱。”

焦振沧一生为官能谨遵父训,恪守清贫,不改其志。他感叹道:“七任好官仍故我,累人清白是家声。”焦振沧晚年在西安居住,生活艰难,旬邑县乡绅和百姓自发凑了一笔钱送到西安,感恩焦振沧在旬邑的仁政。焦振沧去世后,于右任赞其“两代清风,一生艰苦,政绩优良,志行忠纯,洵足继述雨田先生志事而丕扬家风”,真可谓父子皆循吏,清风代代传。

甘棠遗爱在,斯民不忘怀。2020年,西安市阎良区谭家村村民自发为焦云龙塑铜像,并创建了焦云龙家风馆。每年清明节都会隆重举行“山东民俗文化节”,纪念“关中山东移民之父”焦云龙,缅怀筚路蓝缕、拓荒立业的移民先辈,弘扬坚韧不拔、重情尚义的移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