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亮利剑 激浊扬清正风气——西安市以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来源: 陕西日报           时间:2019-02-21 10:25

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耿北村党支部原书记马安桥在任期内非法采矿、毁田挖沙、行贿、贪污,并两次殴打上访群众。2018年6月,案件涉及问题基本查清,共处理5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马安桥等6名镇村党员干部被“双开”或开除党籍。

在西安市,这样的案例还有多个。去年以来,西安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议精神,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坚强保障。

夯实各级责任

严把人选关口

为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承担的职责,西安市委组织部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和各业务处室责任清单,在全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个一”专题活动,即开展一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回头看”、制定一套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整顿方案、建立一套线索摸排机制、开展一次涉黑涉恶宣传教育、开展一次专题固定党日活动。

为进一步夯实各级责任,西安市委组织部与各区县(开发区)签订了《2019年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回头看”周报、整顿工作月报、村“两委”班子候选人常态联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定期督查等四项制度。

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西安市委组织部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努力营造村“两委”换届选举良好氛围的通知》《关于开展村“两委”换届人选“大体检”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严把村干部队伍“入口关”。据统计,全市村“两委”换届期间共取消候选人资格648人。

按照安排,从2018年10月开始到2019年2月底,西安市通过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对新当选的村干部逐人进行部门资格联审,对因“回头看”造成班子职数不齐的村(社区),在2月底前完成补选工作。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65人,其中曾受到刑事处罚的57人,存在涉黑涉恶问题的2人,突破“八不选”底线或执行“一人一报”不严的6人。

狠抓班子整顿

强化警示教育

2018年,西安市按照倒排10%的比例确定了21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其中3个村因“两委”班子成员涉黑涉恶,被追加为整顿对象。对因涉黑涉恶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的,西安市明确要求各区县(开发区)主要领导联系包抓并任工作组组长,政法部门具体包抓,逐村选派第一书记,有针对性地制定整顿方案,并逐村建立整顿台账,明确工作措施、时限要求。截至目前,西安市已累计调整配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33人(其中书记14人),协调解决各类矛盾问题392件。

从西安市情况来看,各地的做法与成效也较为突出和明显。西咸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亲自督导张家湾村整顿工作,通过整改提升,重新选举出村“两委”班子。阎良区实行“红黄绿”预警亮牌制度,通过“黄牌”警告、“红牌”问责,不定期督查暗访,做到一个问题一个号,不销号、不收兵。

此外,西安市委组织部还按照市级重点培训、区县全员培训的方式,扎实开展新当选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将涉黑涉恶案例以及《廉洁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提升农村干部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截至目前,西安市委组织部已累计培训161326人次。

紧抓线索办理

强化督导检查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西安市还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涉黑涉恶线索移交办理长效机制,对涉及“黑恶势力”“村霸”等关键信息的信访举报,做到发现一起、登记一起、移交一起。同时,西安市委组织部还指导各区县(开发区)组织部门对收到和发现的涉黑涉恶信访问题汇总梳理,及时移交市、区县扫黑办调查核实,定期跟踪了解线索办理进展,确保形成工作闭环。例如,未央区积极发动党员群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建立10万元的扫黑除恶线索奖励基金,对有效线索进行奖励。截至目前,西安市共发现、移交农村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14条,其中认定属于涉黑涉恶15条、正在调查41条,认定不属于涉黑涉恶58条。

为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去年11月,西安市委组织部利用一周时间,抽调20余人,分4个小组,采取随机抽查、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各涉农区县(开发区)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交叉检查,了解掌握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开展情况。

此外,西安市还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全市农村党组织固定党日学习主题,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宣讲扫黑除恶政策、摸排涉黑涉恶线索、凝聚党员群众人心;持续推广党员责任田、党员积分制等有效做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例如,周至县学习借鉴兰考经验,把扫黑除恶与“五面红旗村”创建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本报记者周明 通讯员李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