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宜兴市纪委监委聚焦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察民意,着力发现政策落实中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在某农业项目现场了解情况。邱雅婷 摄
特邀嘉宾
郑继孝 河南省郑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章树军 江苏省无锡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车 杨 四川省彭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紧盯党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惠民富民、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反映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加强督办,对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严惩不贷,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惠民富民政策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民生福祉,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要重点注意哪些方面?当前,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存在哪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何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破除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堵点?怎样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惠民富民政策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民生福祉,确保这些政策落到实处要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郑继孝:国家出台的惠民富民政策涵盖多个方面,如社会保险政策、促进就业政策、教育惠民政策、医疗惠民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民生福祉。
惠民富民政策中涉及相当丰富的补贴种类,涵盖了多个领域,且根据工作形势任务不断调整变化。当前主要包括农村补贴、农业补贴、教育补贴、医疗补贴、就业补贴、住房补贴等。其中,农村补贴包括土地流转补贴、农村就业保险补贴、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等;农业补贴包括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教育补贴包括教育经费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补助、大学生创业就业补贴等;医疗补贴包括医保补贴、医疗救助补贴等;就业补贴包括创业扶持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补贴等;住房补贴包括公租房补贴、棚户区改造补贴、购房补贴等。惠民富民政策中涉及的各类补贴金额大、名目多、涉及面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确保国家惠民富民政策精准落地,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日常监督的重点领域。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强调要在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郑州市坚持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财力向民生倾斜,全面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民生愿景”成为“幸福实景”。
章树军:惠民富民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好政策要取得好效果,关键在于强化各方职能,明确各方定位,既各负其责,又凝聚合力,推动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在党委层面,要吃透精神,因地制宜。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和水平存在差异,文化传统、人口结构、社会治理等也各有特点。必须坚持吃透政策精神与把握本地实际有机结合,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细化落实政策措施,确保国家惠民富民政策既走稳“最初一公里”,更到达“最后一公里”。
在职能部门层面,要各司其职、主动履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找准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最佳切入点、突破口,破除制约政策落实的瓶颈障碍,更加高效、更有质量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注重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有效整合民政、医疗、教育等数据平台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一次申请、办多件事”,探索构建资金拨付全流程跟踪系统,跑出政策落实“加速度”。
在党的基层组织层面,要加强宣传、跟踪反馈。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开展立体式宣传解读,综合运用村居会议、公告栏、宣传册以及互联网等方式解读惠民富民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跟踪反馈,注重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将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向上反馈,在“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在纪检监察机关层面,要立足职责,加强监督。持续加强对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聚焦教育、医保、人社、农业农村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落实情况,聚焦信息采集、资料申报、审核批准、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持续跟进监督。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综合运用审计、财政、司法等监督成果,深挖细查问题线索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大探索实践,提升监督质效,推动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当前,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存在哪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章树军: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效果好不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牵涉面广。从各地查处的该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违规套取侵占专项资金。惠民富民资金项目种类繁多、管理部门众多、涉及范围广。以民生专项资金为例,项目种类多达数十种,覆盖民政、医疗、教育、社保、农业、工会、妇联、残联等多个部门。在申报环节,有的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伪造资料、虚报信息、违规为亲友申报;在审核环节,有的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材料审核把关不严,致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违规通过审核;在发放环节,有的伪造签字、虚造电子银行发放单,贪污侵占、骗取套取、截留挪用。从涉案金额来看,相关案件单笔金额一般不大,但呈现出“蚂蚁搬家式”的特点,作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性质恶劣。
二是违规插手干预惠民富民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是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重要内容,群众普遍关心、长期关注。但是,少数党员干部却借相关工程项目为自己创造“发财”机会,有的利用分管相关领域的便利条件,收取礼品礼金甚至是贿赂,为请托人承揽工程提供帮助;有的通过规避工程招标“捞好处”,以拆分项目方式使工程预算低于招标门槛,进而暗箱操作谋取私利;有的在工程监管中“打折扣”,降低监管力度,从中收受好处。此类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依靠更好形成监督合力揭开“隐身衣”。
三是部分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政策落实靠干部,干部作风不实、能力不足,行动迟缓、推诿扯皮,是政策落地的最大“拦路虎”。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重眼前、轻长远,重个人、轻集体,热衷搞形式主义、过分追求显绩。有的对群众态度冷漠、对群众诉求漠不关心、做群众工作方法粗暴简单,甚至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有的能力水平不够,政策宣传不广泛、不全面,发动不彻底,群众知晓率低;有的不担当、不尽力、行动缓慢,使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不及时。这类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治理起来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车杨:总体来看,这些问题主要呈现“三多”特征,即涉及部门多、利益链条多、群众诉求多。从环节看,问题可能发生在配套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各个过程,涉及财政、民政、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岗位涵盖审批、执行、监管等关键环节。在审批环节,一些项目的审批权相对集中在个别部门或者个别科室,个别企业、中介机构和党员干部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权力滥用风险加大。在执行环节,个别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干部通过弄虚作假方式套取资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导致资金流失。在监管环节,相关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信息不对称、发现问题难,导致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
在方式手段上,相关违纪违法行为日趋隐蔽,手段更加智能,查处难度加大。个别经办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由直接截留变为虚列开支,由自己收受变为他人代收。有的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漏洞,通过数据清洗掩盖违规痕迹,借助第三方平台转移资金。
针对上述新情况新表现,必须着力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以数字赋能提升监管效能、治理效能,全力守好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如何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破除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堵点?
郑继孝:要进一步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坚持办案和整治同步谋划、一体推进,着力完善全链条监督机制,下大气力集中解决一批影响惠民富民政策落实的问题,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注重协同联动,压实监管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扛牢监督责任,压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督促职能部门梳理本行业本领域本条线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拿出有力措施全面排查本行业、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项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整治措施。要坚持“铁脚板+大数据”结合,综合运用暗访调研、大数据监督、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单位党组会商等措施,及时掌握被监督单位、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深入查找、定期评估短板弱项和风险隐患,强化分析研判、适时约谈提醒,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推动被监督单位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破除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梗阻”问题。
加大办案力度,保持高压态势。要持续健全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巡视巡察、财会、统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综合运用信访举报排查、部门系统联查、数据比对筛查等方式,聚焦重点民生领域,紧盯惠民富民政策资金划拨、审批、支付等关键环节,全面深挖问题线索,打好包案督导、片区协作、提级监督、交叉检查“组合拳”,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侵占截留、滞留延压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集中突破一批有影响有分量的重点案件。
深化整改整治,确保常态长效。要树牢系统治理理念,以清单化、项目化方式纠治顽瘴痼疾,坚持一案一总结、一案一整改,深挖突出问题、典型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制度机制、思想根源等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开展常态化纪律教育、督促系统性建章立制等,做深以案促改促治。定期开展“回头看”,对群众反映强烈、信访举报量较多、案件高发的地区、部门进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督促相关部门、地区强化整改整治,形成问题交办处置闭环,有力保障各项惠民富民政策精准、有效落实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车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强化基层监督的题中应有之义。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基层监督的“前哨站”,要始终聚焦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领域和行业,严肃查处啃食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监督执纪的实际行动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地见效,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
一是坚持办案引领,深挖问题根源。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要强化案件查办,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通过数据比对、专项检查、走访群众等方式,重点筛查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中的异常情况,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领域切入,哪里问题突出就重点查哪里,精准发现问题,集中力量查办典型案件,做到既查具体问题,也深挖细查问题背后的“责、风、腐”,更要查找执行政策的“中梗阻”。
二是强化问题整改,破解堵点难点。坚持边办案、边分析、边总结,在办案过程中同步开展个案挖掘、类案分析,查找问题症结,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在找准问题和症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抓实督促整改、跟踪问效,不断提高精准性、规范性、实效性。
三是注重系统治理,推动长效常治。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政策漏洞、监管盲区,推动完善资金审批、公开公示、动态核查等制度,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在村社设置监督联络点,方便群众反映政策落实中的问题;对惠民富民相关项目引入群众监督员,从设计到验收全程听取民意,推动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
通过强化办案震慑、抓实整改责任、深化源头治理,“查、改、治”一体推进,确保惠民富民政策真正暖到群众心里。
怎样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
章树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打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关键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基层党员政治能力,使其深刻领会国家惠民富民政策背后的政治考量、政治立场、政治要求,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加强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对村(社区)巡察、党内政治生活状况专项检查等,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严把选人用人关,结合村(社区)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重点领域强化监督,严查“蝇贪蚁腐”,深化促改促治。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既宣传培树勤廉典型,又注重运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真抓实干中。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抓实教育培训,紧贴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置培训课程,高质量开展教育培训,推动破解基层干部“不会干、不想干”问题。深化科技赋能,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打破数据壁垒,通过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为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插上科技“翅膀”。
四是完善监督体系。推动构建党组织全面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各类监督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提升基层监督治理效能。统筹用好基层监督力量,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持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车杨: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关乎惠民富民政策能否落地生效。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职责,以有力监督保障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扎实履职,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
一是监督“头雁”选培,压实履职责任。基层行不行,关键在带头人。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村“两委”换届工作监督,严肃换届纪律,监督保障选出德才兼备的“带头人”。建立常态化“政治体检”机制,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廉洁自律情况定期“扫描”,教育引导“头雁”重品性、讲规矩,知敬畏、守底线。
二是规范结对共建,推动资源下沉。建立结对共建监督台账,对市(县)级部门单位党组织、“两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情况进行监督,聚焦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等项目是否按计划推进、资源下沉是否到位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畅通反馈渠道,设立专门监督举报平台,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调查核实,对侵害群众利益、违规操作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确保结对共建真正惠及群众。
三是深化纪律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持续强化基层权力监督制约,用好用活“村级纪检组织+党风政风监督员+廉情监督员”基层监督机制,推动镇村干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针对易发多发违纪违法问题,开展专题纪律教育,强化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从严监督执纪问责,以铁的纪律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一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