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纪”忆 • 2023 | 周至县: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全面从严治党合格答卷

来源: 周至县纪委监委           时间:2024-02-21 09:39

2023年,在市纪委监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周至县纪委监委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斗争、攻坚克难,做实做细“5+N”工作机制,有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监督首责,主动服务保障促落实

准确把握“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职责定位,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纪委、省市纪委全会部署要求,清单化项目化监督检查12轮次,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93个。

监督护航“国之大者”,立足“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职责,“室组地”联动,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做实纪委监督专责,压实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镇街主体责任,处置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线索14件、处分34人;以渣土领域专项整治推动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动真碰硬、严查问题、严办案件,处置问题线索10件,留置5人,已移送司法机关3人,处分22人。

监督保障发展大局,立足省级乡村振兴帮扶县实际,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切入口,灵活运用约谈、通报、督导等方式,督促整改合同7376份,数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建成镇街运营中心20个,增加集体经济收入7154余万元;联合农业、财政等部门,对12个涉乡村振兴行业部门、20个镇街近年来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反馈问题整改等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监督保障“中心工作”,将省市县委中心工作贯通融合、一体推进,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三巡”工作法(巡线、巡项、巡企业),制定《助力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公开项目手续办理8个环节的责任单位、责任人电话和纪委监督电话,定期组织干部实地走访参建企业,建立问题台账,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解决问题。2023年,已走访企业110余个,发现并反馈问题10个,处置问题线索12件、处分12人。

聚焦惩贪治腐,“三不腐”综合发力正风纪

以彻底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远吹冲锋号的决心,坚决打赢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保持严查严惩高压态势,制定周至县化解遏制信访举报量居高问题工作方案,协调整合全县力量,源头化解遏增量,集中攻坚减存量,共处置问题线索615件、立案239件,处分203人、组织处理164人、留置6人,移送司法3人,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5人,回访教育225人。

提升“查剖改治”综合效能,推行“一案一总结一警示一剖析一建议”机制,编印《永远吹冲锋号——周至县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2万册,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5份,通报典型案例23起37人;组织全县重点领域、关键岗位80余名党员干部和县纪委监委干部,旁听职务犯罪案开庭审理,让警示教育直击心灵、触动灵魂。针对案件查办中暴露出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混乱等问题,在全县开展以案促改,既堵塞管理漏洞、又警醒干部敬畏知止。

构建全域清廉建设格局,明确清廉周至建设6个板块24项79条具体任务,为清廉周至建设定向引航,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组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1.5万余份;联合县交通运输局打造“金周清风号”公交车,开展“清廉周至大讲堂”125次,5个清廉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受表彰,清廉理念、清廉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作风建设,突出为民执纪树新风

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监督执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和重点岗位、重点事项,采取监督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严防“四风”问题反弹,查处问题线索20件,处分47人;深入开展公务加油卡、违规滥发津贴补贴或福利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机关单位120家、公务车辆634辆、公务加油卡205张,发现问题线索27件、处分26人,清退资金1.29余万元,修订完善制度26项。

靶向纠治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干部作风提升年”活动,坚持“一领域一专项”集中整治,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联合并督促相关单位合力解决民生问题,督导检查67次,发现整改问题74个,查处问题线索69件、处分107人,建立完善制度23项。

筑牢基层反腐防线,加强村(居)监督员管理考核,组织全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促提升,充分发挥村居监督末端探头作用,化解矛盾、破解难题,村居监督员参与村级事务3101次,提出意见建议573条,纠正违规行为107次,帮助解决群众困难203个,受理问题215条,发现和提供问题线索6个,立案2件4人。

聚焦政治巡察,坚持标本兼治强震慑

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并重,充分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一方面,紧扣中心、精准巡察。组织开展三轮巡察,对15个县级部门党组织、6个镇及其所属55个村(社区)开展巡察,配合市委对12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提级巡察,突出政治要求,精准发现问题。2023年,十八届县委巡察县镇两级党组织32个,发现问题687个,巡察村(社区)党组织118个,发现问题519个。另一方面,推动利剑生威、标本兼治。修订《十八届县委巡察规划》《中共周至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与组织、财政、审计、统计、信访、政法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紧盯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实行定期督导、跟踪问效、“点对点”通报等方式,推动31个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按期整改到位。做实巡察发现问题反馈,实行县级领导参加巡察反馈会、向县级部门上级主管单位通报巡察情况等机制,整合督改力量、提高整改质效,向17个单位反馈问题687个;组织开展两次巡察监督检查,推动问题整改完成629个。成立5个监督检查组对2020年以来县委历次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回头看”,确保真改实改、改到位改彻底。

聚焦监督体系,理顺体制机制提效能

紧盯“关键少数”,坚持关口前移、抓早抓小,跟进监督、靶向发力,不断健全监督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制发县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工作计划和县纪委监督责任清单,加强对“一把手”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安排5个单位“一把手”向县委述责述廉;组织全体县委常委带队到联系镇街、部门督导调研从严治党工作,督促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建立向县级领导通报分管或联系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机制,通报2期,县级领导开展谈话提醒120人次,党内问责15人。全面梳理全县涉人、财、物、项目的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关键环节,制定《周至县部分单位廉政风险监督指引(试行)》,明确重点监督点位187个、事项492项,精准防范廉政风险。

强化监督“探头”作用。加强对派驻机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考核办法,组织6个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驻点监督,为10个单位进行“政治画像”,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进一步增强“派”的权威,发挥“驻”的优势。全县派驻机构处置问题线索233件,处分57人。

贯通协同各类监督。紧盯“四项监督”质效提升,坚持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调整优化纪检监察室联系指导镇街、部门、派驻机构制度,完善“室组地”联合监督办案机制,完善巡察监督发现、整改和成果运用机制,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贯通融合,实现监督的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

聚焦纯洁组织,狠抓队伍建设提战力

统筹开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以制发“一个方案、两个计划”为纲、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学、查、改、治”为法,坚持边学边改、边调研边提高,纯洁队伍、纯洁组织。

加强能力建设,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专题学习教育培训班,全员覆盖、不漏一人,强化政治之训、作风之训、能力之训;选派11名干部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向上“取经”、炼强本领;深化“周点评、月调度、两月擂台、季评查”机制,组织干部每周讲工作、每两月登台打擂,督促干部常态化总结提升,持续增强斗争本领。

做实检视整改,利用谈心谈话、廉洁家访、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支部和个人深入自查,列出个人问题、共性问题、专项整治问题“三项清单”,销号整改;梳理起底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问题线索79件,比对6轮,起底“回头看”3次,办结问题线索30件,立案4件,处分3人,组织处理2人,调离2人。

完善内控机制,分批次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赴马召知行小学、任家城烈士陵园、扶眉战役纪念馆、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活动;组织观看《悔不当初》《狂权末路》等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问题整改与建章立制同步推进,建立《派驻纪检监察组综合考核办法》《抽调(跟班学习)人员管理办法》等制度30余项,强化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治“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