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七个着力”,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是对过去实践总结的理论提升,也对未来具体任务作出部署,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这其中,“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达成的目标,也是凝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事实上,这一重大要求既指出了主流媒体在此方面的不足,更指明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使命以及努力方向。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主流价值,需要把握新闻舆论“四力”的深刻内涵及内在关系。
“四力”中,“传播力”居首,是前提,是指新闻媒体实现真正有效传播的能力和效力,关键要义在于能够广泛覆盖和有效传播,也意味着主流媒体能将主流思想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在碎片化传播时代仍然具备强大的辐射力度,在全媒体传播中实现平台渠道多元化,将主流思想的触角深入到各类传播渠道之中。
“引导力”是过程,是方法,体现对舆论方向的掌控。引导力是以正确导向引领社会舆论,帮助公众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这就要求主流媒体面对智媒体挑战,需要不断“强身健体”提升内容质量和竞争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同时舆论引导也必须增强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影响力”是关键,是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在传播终端的体现,是新闻舆论引起关注、产生反响、激起共鸣的能力,即主流媒体要切实提升主流思想的影响效能,让传播有结果更有效果。在全媒体时代,影响力是指主流媒体让主流故事、主流思想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一种能力,是能够真正凝聚社会各界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能力。
“公信力”是目标,是媒体在长期传播实践中形成并赢得受众信赖的程度或能力,它是一种被人民群众高度信任的内在力量。作为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它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也意味着主流媒体和主流舆论的“品牌效力”,即主流媒体的无形资产和信任度,是主流媒体在与公众的长期互动关系中所凝聚的信赖与认同。这就要求主流媒体要坚持公平公正、真实客观,以及权威可信等特性,不断锻造媒体的信任度与品牌价值,为主流思想的传播保驾护航。
新闻舆论“四力”之间,步步递进,环环紧扣。具体而言,传播力是基础,是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保障。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形成和发生影响,有赖于传播和传播力。基于传播和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并驾齐驱,能够有效引导新闻舆论,同时能从正向影响公众;能从正向影响公众的新闻舆论,必然能同时对公众进行卓有成效的舆论引导。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最终都要立足于公信力。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在主流媒体进军互联网舆论场时,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四力”,需要明确具体的方向与路径。
一是系统设计,扩大主流舆论传播力。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媒体格局、媒体形态、舆论生态、传播方式都发生着颠覆性变化。主流媒体要想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就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变“以我为主”为“以民为本”,变“官方视角”为“人民视角”,从更多讲空道理到更多讲精彩故事,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打造多元主流声音传播路径,从而形成主流舆论传播的“辐射网”。此外,我们需要更多的真正能够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正面主题优秀作品,同时也要特别注意防范不时冒出的“低级红”和“高级黑”案例削减和抹杀主流舆论宝贵的传播力。真正把“传播力”和把“真正的传播力”放在基础位置不断提升,不断强化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更多的网状“裂变”传播。
二是做好内容,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在新闻舆论“四力”中,舆论引导力体现在对社会舆论“风向标”的掌控上,既是难点,也是突破点。随着媒体传播形式的不断丰富,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导向正确是舆论引导的起点,而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才是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理应向上追求的目标。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背景下,“硬口号”难以引导舆论走向,“好故事”才更具有说服力,而“好故事”的形成不能只靠单方面努力,需要主流媒体联合各地媒体平台、政府机构、人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发现真实质朴而又生动有力的中国“好故事”,讲好故事,形成合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
三是全效统筹,提高主流舆论影响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随着媒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技术纷纷参与到舆论引导过程中,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提供更多助力和空间。全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的手段方式和内容编排的逻辑,直接影响着读者阅读体验以及新闻传播效果,目标是增强群众真实的“共鸣”感。影响力不一定就是“浓墨重彩”,不一定就是“铺天盖地”,不是灌输,不是罗列,也不仅仅是发布告知,是真诚坦率,是有效传播。
四是顺应规律,优化主流舆论公信力。公信力是主流媒体与公众长期互动所凝聚的信赖与认同,是媒体扎根群众的重要一环,关系着舆论引导的长期走向,良好的公信力也能进一步推动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更上一层楼。因此,优化主流舆论公信力,既要坚持理论引领又要沉入实践,融入民众之中。此外,信息传播的透明化也是提高主流舆论公信力的另一保障,因此,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前提下,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无疑也是主流媒体赢得公众信赖、占领市场,形成“品牌效力”的方法之一。舆论工作的“强链接”关系一旦形成,舆论引导的公信力也就自然跃升了。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极其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与我们的创新实践、与百姓生活紧密连接,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立足基层、聚焦人物、创新形式、创意表达、融媒呈现,这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工作路径。我们要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着力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实现创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作者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西北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