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西安市奋斗目标“六个打造”,其中之一为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确定西安为“世界历史名城”。作为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从来不缺历史的厚重感。
日新月异的时代,古朴厚重的西安,开始了属于它的“都市”进程:城市的广度拓宽,道路交通也越来越便利。新区齐整划一,老区更旧如新。城市的温度、新鲜度不断提升。
在城市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如何凸显人文特质,打造面向世界的人文之都?
生活需求的全方位满足
人文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集中体现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关照人的衣食住行,全方位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一座城市人文的基本含义。
道路、交通、居住、出行、配套,在各项关系民生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西安一直在不断进步。轨道交通、高速网、城市快速路、公交系统,不断丈量并延伸着出行的便利度。老旧小区更旧如新,市民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我们,感受着城市面貌的不断更新,感受着出行的便利和生活的便捷,感受着美好和幸福。
文化需要的整合化供给
建设“博物馆之城”,深挖周、秦、汉、唐文化内涵。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是市民的文化需要,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西安的“窗口”。口袋公园、自行车绿道,既满足了年轻上班族通勤与午间的休闲需求,也满足了周边中老年居民的日常休闲放松。旧地标的新生改造,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时尚需求,也让中老年市民的心有了归处。城市新IP的打造,新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为亲子群体提供了好去处。
打造“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西安大剧院等文化新地标,做大做强秦腔、西安影视、西安演艺、长安画派等特色文化品牌……在文化需要的供给方面,西安在不断整合,不断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多样的、差异化的需求。
城市治理的现代性转变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包含着数字化、网络化。除了数字化、网络化,还有更多的细节性转变,可以提升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体现城市治理的人文与温度。
10月15日开始,西安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陆续推出“周末不打烊”服务,“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上班族,再也不用请假办事了。国庆“黄金周”期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一元购”、“一折购”、“惠民线路游”、“大额抵扣券”、“满减优惠”等多项文旅惠民措施,吸引广大群众开启国庆美好之旅。
一个个小小的举措里,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关心和爱。城市的人文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果说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带给了西安人文的底色,那么这些惠民、利民、便民举措,便是城市治理的现代性转变,是现代人文的集中体现。
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品格气度
人文,是城市的精神气质。城市的气质源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又通过城市空间格局、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等因素彰显。西安有着漫长的都城史,城市格局较为严正,故而给人正统、严肃、厚重的整体感觉。
现在的西安,古朴与现代融合,时尚中不失底蕴,厚重中又有几分动感。历史名城之外,西安也有了网红城市的称号。保留底蕴,保留城市的历史底色;接纳现代,接纳便捷和时尚;融合古今,形成现代都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历史名城和网红城市之间找到平衡,打造独一无二的“西安精神”,还需要继续在前路中上下求索。
人文,也是城市的品格气度。西安有着说不尽的历史,而历史不是怀旧的记忆。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要尊重当下和未来。历史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复制。除了秦砖汉瓦、汉唐文化,在尊重历史、葆有历史自豪感的同时,今天的我们应该创造些什么,让后来者感到自豪?
长安君认为,当代西安的品格气度,是包容、善良、奋进。包容,是葆有历史自豪感的同时,对于都市的现代化和新发展所持有的开放的态度;善良,是五千年历史和黄土地的浑厚带给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美好品质;奋进,是不安于现状、不陷于怀旧记忆的努力,是怀着历史人文奋力追赶现代人文的身影。
世界的西安,是对外合作交流的不断深化,是“一带一路”的持续打造,是更多高规格国际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的策划承办,也是国际传播能力的不断提升。
人文的西安,是古朴与现代融合的西安;是时尚中不失底蕴的西安;是包容、善良、奋进的西安;是宜居幸福的美丽西安;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的西安。
一个不断进取、不断向着现代人文进发的西安,正在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的窗口。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世界人文之都正徐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