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建设现场。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高新区3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预计9月底投产
记者7月19日获悉,西安高新区“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以及比亚迪电子、新型动力电池增产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项目目前12栋建筑主体封顶,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预计9月底正式投产。
3个重点项目中,“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总投资88亿元,计划 2022年6月建成投用。包括西安电子谷总部、人工智能园、工业互联网园、国家电子实验园,打造以芯之潮、芯之梦、芯之核、芯之光为主线的“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是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地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平台,是“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已签约北京奕斯伟、北京博大光通物联、江苏金晓电子等28家企业,建成后将聚集企业600家,带动就业3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目前该项目12栋建筑主体封顶,其他区域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总投资额18.65亿元。项目建设S系列变速器、AMT自动变速器、离合器联合生产厂房等。以齿轮、壳体、装配三大工艺为核心,打造自动化、稳定化、柔性化的工艺系统。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预计9月底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正式投产。
比亚迪电子、新型动力电池增产扩能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额199亿元。项目在比亚迪一厂建设智能终端贴片、组包生产线和库房,新建研发大楼1栋,建设动力总成实验室,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实验室等40余个汽车技术实验室,轨道交通研发中心、勘察设计研究院、工程审计中心等轨道产业支持中心,电磁兼容、射频、基带等通信电子实验室;在高新区集贤园建设集研发设计、部件生产、精益制造于一体的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在比亚迪草堂基地建设20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新型动力电池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分别于2021年4月、6月开工,新型动力电池项目预计年内投产;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部分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预计今年9月全面投产。(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县鸿)
西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丹凤门广场交通枢纽为出行“提速”
明年1月南北广场将联通
随着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日益完善,贯通了西安火车站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为五湖四海的宾朋与西安市民出行“提速”……7月19日,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西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连接南北广场的地上“天街”建设如火如荼
站在大明宫丹凤门四楼向南眺望,西安火车站北广场及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不少工友正在连接南北广场的地上“天街”与东配楼施工现场忙碌着,广场上的市民旅客正在有序入站候车。与6月相比,记者发现丹凤门广场绿化景观、夜景亮化与设施更加完善,部分围挡逐渐拆除后,西安古城的新“会客厅”散发出庄严时尚的魅力。
西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大明宫丹凤门以南,西安火车站以北,由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2019年12月开工,总投资额57.79亿元,目前已正式竣工。该项目包含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自强东路、太华路和建强路的综合改造建设,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道路改造总长度4.12公里。
由于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采取“边行车、边建设”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间西安火车站、西安东站、陇海正线等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施工场地又处于西安市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窄、存在湿陷性黄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条件,统筹建设地铁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异常困难,属全国省会城市改造难度相对较大的车站,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在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
据市轨道集团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西安火车站各项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天街”预计2022年元月春运时完成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西安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旅客不仅可以通过这座天桥实现火车站南北广场互联互通,还能进入相连的东配楼商业区域,“天街”两侧上下也都配备有直梯与扶梯。
明年三季度火车站与地铁有望实现“零换乘”
5月31日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和自强路下穿隧道提前部分投运;6月7日火车站南站房封闭施工,枢纽承接了所有进出站旅客。开通一个半月来,经受住了大客流的考验,累计输送市民乘客350余万人次,枢纽运转日趋顺畅。
记者了解到,丹凤门广场地下交通枢纽负一层为公交接驳区,负二层为出租和社会车辆接驳区,负三层为社会车辆停车场,负四、负五层未来将接入地铁4号线和7号线;实现了立体接驳,车辆出入达到“双C循环,大小分离,各自独立,互不交织”的效果。
其中,承担重要疏解客流的西安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建设情况,也时刻牵动着市民的心。记者观察到,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建设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前期施工,车站主体的支护桩已经建设完毕。“地铁4号线已于2018年底开通,但受站改工程影响一直甩站运行,火车站站主体施工采取‘先隧后站’分两期施工,其中一期主要进行暗挖隧道施工,已于4号线开通前完成。”市轨道集团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站二期明挖车站工程配合铁路部门改造南北区域倒边施工,正全力加快建设,力争2022年三季度建成投用,届时西安火车站与地铁4号线将实现“零换乘”。
随着南北广场“天街”、市政地下通道及地铁4号线火车站站等工程的相继投用,丹凤门广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将得到充分释放,南衔明城墙、北接大明宫,形成“宫-站-城”宏伟格局,成为彰显西安历史文化新的城市会客厅,喜迎八方来宾,服务全运盛会。(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沛然)
华天慧创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外景。 (记者 尚洪涛 摄)
经开区华天慧创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部分楼层投用
建成后年产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品5亿只
7月19日记者获悉,由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投资建设的华天慧创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目前部分楼层已投入使用。
该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建设工期3年。据了解,目前1号、2号厂房室内装修基本完成,部分楼层设备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3号厂房主体施工至19层,完成80%;5号光学实验室正在进行基坑开挖;6号综合楼达到入住条件,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据悉,华天慧创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51亿元,占地102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该项目集光学设计模拟、工艺开发、纳米光学系统生产为一体,以“晶圆级高精度微纳米精密制造技术服务产业化”为核心,研究出国际领先的超薄指纹模组工艺,有效解决了OLED屏下占比空间等问题,实现了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高端产品的规模化制造。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品5亿只。
多年来,华天集团深耕西安,已陆续在经开区投资布局了华天科技、华泰集成电路孵化器、华羿微电子和华天慧创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等项目。项目建设期间,经开区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着眼产业未来发展,大力支持华天集团产业项目建设,助力产业向高端攀升,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聚力汇能。(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潇 实习生 许博皓 刘心雨)
7月19日,雨后的灞河绿道西岸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 郝钟毓 摄)
今年我市计划完成101个治水项目
7月19日,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三河一山”灞河段绿道,感受全域治水及“三河一山”绿道建设带来的成效。漫步灞河绿道西岸的亲水平台,低头是波光粼粼的灞河水,举目四望,西安奥体中心、长安书院等建筑一览无余,生态宜居之城跃然眼前。
据了解,2019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工作,市委、市政府针对西安市情水情,启动实施了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2020年9月,为实现治水成果全民共享,我市利用浐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河道堤防抢险道路和环山旅游路,规划实施“三河一山”环线绿道建设。
市水务局河长制工作处处长惠强介绍,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对“长安八水”(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潏河、滈河、沣河、涝河)、“五条重点河流”(黑河、新河、氵皂河、清河、石川河)、“三湖库”(斗门水库、渼陂湖、白鹿原水库)和护城河系统实施污水处理、水系连通、水源涵养、应急水源、再生水管网、智慧水务等其他6大项工程建设,通过治理,将实现“八水绕长安”的盛景,推进“生态西安”建设;“三河一山”绿道沿途串联103个生态节点和42个人文历史遗址,规划建设109个休憩驿站,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生态长廊。
据悉,截至2021年6月底,我市近期实施的232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并完工161个,今年计划完成的101个治水项目已全部开工并完工31个。随着治理,一条条曾被污染的河流正变成一道道风景线,“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同时,今年4月30日,“三河一山”绿道293公里主游径贯通开放、74公里核心段实现无障碍通行,风景如画、配备齐全的绿道,已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好去处。(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南江远)
正在建设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港口功能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港口功能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其中,以西安奥体中心为核心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占地约3500亩,实施集中连片开发,规划建设111个重大项目及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超过57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780亿元,片区内引进建设招商局丝路总部、华润丝路总部、五矿金融贸易总部、中铁丝路总部、中电建丝路总部、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绿地“一带一路”教育培训中心、绿城企业总部、高科企业总部等项目,布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城市展示中心、丝路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等,同步加快市政配套建设,建成总里程102公里的“六横三纵两桥三隧”主次干道及支路网络,布局公办学校、优质医疗资源、“三河一山”灞渭河绿道、光影文化公园、奥体中央公园等配套支撑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文化、体育、贸易、金融、教育、科技、法律等服务功能载体。
依托西安国际港铁路枢纽建设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核心区占地5600亩,引进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林业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龙头企业。目前,山东港西安国际港项目、中林西安国际港项目已启动建设,中国远洋海运西安国际港项目、中国五矿西安国际港项目已签约落地,建成后将成为集集装箱运输、冷链物流、期货交割、大宗商品、整车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港口功能区,助力构建国际物流通道、打造多元化开放平台,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贡献力量。(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