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忏悔书”背后的意义

来源: 秦风网           时间:2017-12-14 1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纪委要求,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执纪审查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求审查对象重读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志愿书,促使其深刻反省、认识错误、交代问题,写出忏悔和反思材料。一份份忏悔书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反映出审查对象思想转变过程,展现出我们党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自我净化的能力。这些痛心疾首、触及灵魂的忏悔书是违纪干部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个时期以来,省纪委也选编印发了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忏悔书、案例剖析和现身说法材料,这些字字锥心的忏悔,对落马官员来讲,是自我的灵魂救赎;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则是一剂警示良药。用好落马官员忏悔书,就是要发挥反面典型的震慑和镜鉴作用,以案明纪,以案释纪,让党员干部以案为鉴、闻警自省。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讲,忏悔书不能白读。如何读懂忏悔书?这无疑是一门学问。 

  忏悔书是“痛悔泪”,更是“警世钟”。读忏悔书,要用心、用情。每一纸忏悔书,都是干部的泪,是深深的悔恨,是敲响的警钟。我们看到,撕心裂肺、心如刀绞、痛心疾首、痛恨万分、辗转难眠、备受煎熬、欲哭无泪、羞愧难当、不堪回首、难以言表、无地自容、咎由自取等等词语,似乎已成为忏悔书的“标配”。尽管其中可能有对昔日权力、地位、荣耀等等的留恋,但毫无疑问,落马者摔下来的疼是真实的,其忏悔更多地是悔不当初、悔之晚矣!“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读忏悔书,就要从“痛悔泪”中品出苦涩,真正受到震撼,读出揪心的痛悔,做到设身处地,不能无动于衷;从“警世钟”中得到警醒,真正洗涤灵魂,读出严格的自律,做到敬法畏纪,不能逾越底线。 

  忏悔书是“自画像”,更是“活教材”。读忏悔书,要见人、见事、见行。那些痛彻心扉的忏悔,既真实地再现了腐败官员落马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更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路历程和犯罪轨迹。没有人生来就是贪官,“老虎”也不是一天养成的。他们也曾踌躇满志,雄心万丈;也曾奋发有为,作出过一定贡献;也曾坚持原则,拒绝过金钱的诱惑。只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地位的变化、权力的提升,面对诱惑、围猎、陷阱,他们未能坚守初心、保持定力、守住底线、慎始慎终,而是在一次次吃喝玩乐、一桩桩权钱交易、一笔笔枉法贪赃中,由胆战心惊走向胆大妄为,由遮遮掩掩走向利令智昏,由小打小闹走向欲壑难填,一步步滑入腐败的泥潭,走上不归路。尽管其堕落轨迹不尽相同,贪腐方式也是各异,但其忏悔书都是一幅贪腐蜕变的“自画像”,都是他们用政治生命写下的“活教材”。不同的故事总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道理:法网恢恢之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贪得再多,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足以警示为官从政者时刻珍惜清廉,走好人生每一步。只有以人为鉴,把自己摆进去,汲取教训,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严自律,才能远离腐败、守住清廉。所以,读忏悔书,就要从这些“自画像”中,读出蜕变的轨迹,做到如履薄冰,不要步其后尘;从这些“活教材”中,读出惨痛的教训,做到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忏悔书是“无归路”,更是“警示标”。读忏悔书,要着眼治本、建章立制。一份份忏悔书,既是落马官员贪路无归的真实记录,更是防范腐败的“警示标”。不少官员的忏悔书,都发映出教育的形式化、制度的虚置化、监督的软弱化等突出问题。因此,忏悔书里的深刻教训,也是宝贵经验。对落马官员的忏悔书进行归纳整理,深刻剖析问题症结,可以作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参考。“防微杜渐、忧在未萌。”读忏悔书,就是要从落马官员的“无归路”中,分析原因,有的放矢,提出防范措施;从这些“警示标”中,查找问题,堵塞漏洞,提炼行之有效的实招,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筑牢拒腐防变的“防护墙”。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王安石有言:“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读懂“忏悔书”背后的意义,时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自励,才不至于“重复别人的故事”,用迟到的忏悔来印证“不见棺材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