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吴青训班:“青运”丰碑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 保密观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3-05-22 10:22

青年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在党的革命历程中,青年工作与保密工作始终紧密相联。其中,安吴青训班的往事值得铭记。

安吴青训班是全面抗日战争初期,党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和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需要,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出面,于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安吴堡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学校,被誉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摇篮,青年运动史上的丰碑”。

开门办班,“来者不拒”

根据毛主席“青训班应该是来多少收多少,来者不拒”的指示,青训班敞开大门,充分利用西安是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区域、能广泛接触各地各类要求抗战的青年这一优势,不仅大批接收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的爱国青年,还在《新华日报》上公开刊登了招生简章。

面对青训班的开放,国民党方面却认为找到了机会,接连派特务打入青训班进行窃密、破坏活动。史料记载,每期青训班都会接收约30名国民党军官士兵、党部委员,破坏分子就隐藏其中。

到了1938年后期,泾阳地方反动势力更是不断对安吴堡进行侦察捣乱,还在附近设立了秘密监视点。

而青训班的学员成分本身也非常复杂。正如1938年冯文彬、胡乔木所说:“现在我们同学里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文盲,还有留学生,有产业工人,有贫农,有小贩,有军官士兵,有党部委员,有工程师,有和尚居士,有蒙古人,有汉人,有苗人,有暹罗、缅甸、马来、南洋群岛和菲律宾的华侨。”

安吴青训班学员

面对这样的局面,青训班总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总支委)要求每位同志提高警觉性,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争取国民党干部的同时,着手强化保密工作,搜集特务破坏校规行为的证据。

工作开放,组织保密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保密性强成为青训班党组织工作的鲜明特点。

青训班的党组织在学生中是绝对秘密的。在秘密建立总支委的同时,青训班在各连队组建党支部,连队指导员、队长绝大部分是我党党员,但他们只以行政干部面目出现,不以组织身份出现;同时,各连队党员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

青训班学员在安吴堡教孩子们唱抗日歌曲

在为陕西省委代培干部时,青训班规定,是党员的由省委写秘密小条子带来,并把他们编在一起,对外也进行保密。对此,陕西省委持肯定态度,在总结青训班第五、六期工作时特意提到:青训班“举行秘密工作检查”“对个别疏忽及遗失重要文件同志进行纪律及全体同志之警告”“秘密文件集中”,在秘密工作方面成绩显著。

在上党课时,总支委也十分注意保密。因为党组织是秘密的,党员不公开,党员之间也不能见面,所以党课全部在黑夜进行。由支部书记、总支通讯员把党员秘密引入暗室后,大家席地而坐,不许吸烟、说话。人到齐了,教员就在门口讲课。有时,讲课人甚至站在楼梯口上不露面,只大声地讲。此外,总支委召开党员大会传达中央文件,也在暗室中进行。

壮大力量,秘密印刷

1938年3月,青训班党总支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知识分子入党的决定,开始大批秘密发展党员。

总支委非常注意对新党员进行保密教育。新党员入党时要秘密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但每批只能一至两人,由介绍人带领参加。总支委还要求,新党员不准暴露身份,只能单线和指导员联系,不编小组。

青训班名誉主任朱德总司令在青训班作报告

同时,青训班成立地下印刷厂,秘密印刷党的刊物,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力。

1938年冬,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陕西省委机关被迫转移到泾阳县云阳镇,机关刊物《西北周刊》也暂时停刊。为使该刊继续出版发行,1939年1月,陕西省委和青训班共同研究决定,在陕甘宁边区的淳耀县(今淳化、耀县的一部分)前头村秘密组建印刷厂,取名青年印刷厂。

《西北周刊》

青训班指派王元一等3人负责筹建工作。王元一等人遂以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人员身份,在地下党组织帮助下,秘密购入对开铅印机、铜模等设备,藏在马车车厢下面运回印刷厂。

1939年6月,青年印刷厂正式建成。此后,革命环境愈加险恶,但青年印刷厂仍然坚持运转。直到1940年4月,青年印刷厂随青训班迁到延安,与中央印刷厂合并后,才算完成了历史使命。

正是依托一系列重要而隐秘的工作,安吴青训班的各项任务才能顺利进行。开班短短两年时间里,青训班办学14期,培养学员12000多名。这些学员大多参加了抗日救亡斗争,为中国青年运动谱写了光辉篇章;有部分学员毕业后被派往国统区从事隐蔽战线工作,为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还有部分学员在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青训班党组织及上级领导融合发展青年工作和保密工作的做法不可分割。保密,也成为他们中许多人一生的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