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坚持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张卓一直用马拉松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干好工作。特别是转隶以后,工作压力加大,面对新岗位、新知识的挑战和繁忙的工作任务,他有时候也会闪过“太累了”的念头,但跑马的经历告诉他,把握好规律,调整好节奏,像跑马拉松一样去工作,就一定会成为纪检监察事业中一颗坚定的“螺丝钉”。
跑马拉松首先就是主动接受挑战和压力,挑战自己的极限。
张卓几次身份的转变也正是在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当过报社记者、公司策划,在陕北做过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又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西安市检察院在办公室、反渎职侵权岗位工作,面对监察体制改革,他又积极投身改革的大潮中,转隶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能卸下以往的成绩,轻装上阵,抱着从零学起的心态,认认真真从小事干起,把小事干好。转隶分配到研究室后,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岗位的新兵,张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求是》,中央和省市的各类文件、理论文章,他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每一个专题的相关材料用一个大信封袋装好,时间不长他就整理出来了十几个袋子的资料,为个人及部门其他同志撰写材料提供了有益参考。在参与起草一份重要文稿时,他和研究室的同志们一起连续熬了两个通宵,起草的文稿得到领导认可。在综合部门,他就是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在办案部门也是如此。凭借以往在检察院办案经验,张卓被抽调到某专案组工作,他所在的组需要完成46条线索的核查工作,他主动接受任务,主办了其中17条线索,调查取证80余次,谈话100余人次。同时,他利用办案的间隙,加强学习,搜集整理了专案涉及的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为案件的查办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都得到了专案负责人的肯定,“张卓作为转隶同志,适应新角色快,有挑战困难的足够勇气。”
跑马拉松在挥洒汗水、忍受痛楚的同时,也是对精神品格、毅力勇气的锤炼,这也练就了张卓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品质。
张卓在参与整治秦岭北麓违建别墅期间,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刚刚准备休息,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机铃音,电话那边老母亲急促而又不安地说,“孩子,你爸突然晕倒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他赶紧起身,向领导报告、交接好工作后,连夜驱车400多公里赶回老家看望父亲。万幸的是,经过抢救,他的父亲转危为安,恢复了意识,老父亲对张卓说,“孩子,我没事,你回去好好工作,不要担心我”,看着父亲坚毅的眼神,张卓顾不得休息又从老家赶回了工作地点。
在一次办案中,张卓带着3位借调来的同志连续谈话10天,每天都是从早上谈到深夜结束,从办案民警、到派出所内勤、副所长、所长、县公安局局长,再到相关涉案人,共谈话17人,借调来的同志轮换着休息,但张卓作为最清楚案子情况的人,不能有一丝懈怠。案子查完,张卓的嗓子疼得说不出话,背部肌肉发麻,去医院检查,医生叮嘱陪他一起检查的家人,一定要让张卓注意休息,不能久坐。但还没休息几天,新的任务又来了,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再一次投入到新的任务中。
身边的同事都知道,张卓结婚以来过的是双城生活,和妻子只能在周末团聚。特别是转隶后,很多周末和节假日他依然要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很多时候都是妻子带着孩子到西安来看望他。5岁的女儿被人问起爸爸在哪工作时,都会天真地说:“我的爸爸是‘隐形爸爸’”。好几次,妻子和孩子在西安的家里等他,因为工作原因,张卓回不了家,只能和妻女通过微信视频见见面,说说话。为了得到家人的理解,他总是宽慰她们,虽然自己工作很辛苦,但是这些努力和付出就是为了将老百姓最痛恨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维护党纪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转隶快两年了,同事们评价张卓已经是成熟合格的纪检人了,但张卓认为,优秀的纪检人,永远在路上。正如他在一次跑完马拉松后写在留言板上的话:
人生就像马拉松,在每一个能放过自己的时候,别放过自己,在每一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顶一顶,顶过去,就离目标更近了。
张卓,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学士。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东方早报》社工作;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延安市子长电视台创办《民生关注》栏目;2009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反渎职二处工作;2017年12月至今,在西安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研究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