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养育了共和国59位开国将领,“两授军衔第一人”的洪学智将军是其中的代表。
洪学智,1913年2月出生于金寨县双河镇小河口村(今河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5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近80载革命生涯,洪将军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捍卫国家主权建立了不朽功勋,为祖国的繁荣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星上将”,“奇迹”人生
“出生于双河农家,从戎于商南起义,显赫于南征北战,扬威于抗美援朝,彪炳于现代后勤奠基,辉煌于改革开放创新。”这是洪学智将军墓碑文的一部分,洪学智将军一生“人到哪里,军功建到哪里”。1940年11月,洪学智奉命率抗大总校华中干部大队270余人奔赴苏北抗日前线,兴办抗大五分校,一路突破敌人重重封锁,于1941年4月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全队竟无一人减员,受到政治委员刘少奇、代军长陈毅的高度赞扬,称之为“奇迹”。1955年,42岁的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共和国55名上将之一。198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洪学智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名列首批17位上将之首,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被称为“六星上将”。此外,1957年、1980年洪学智将军先后两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领导志愿军后勤各部队,创造了我军后勤史上在极端艰难条件下确保战场供应的“奇迹”,积累了现代化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毛主席要求“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美军战场司令范佛里特也感叹“共产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奇迹”。
对党忠诚,“不怕死的好连长”
洪学智1928年参加农民武装,1929年参加著名的商南起义,后编入红一军,从此他就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当战士起,他就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他参加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岁就任重机枪连连长,每逢险恶斗争,都冲锋在前,被战友誉为“不怕死的好连长”。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在巴山蜀水留下美名,一直到解放后几十年,在川北东江、建章河一带仍传颂着“红军有个洪主任”的故事。洪学智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红军战士,要革命就要过“三关”,即生死关,要不怕死;艰苦关,要不怕吃苦;家乡关,要舍得离开家乡和亲人。一名革命者如果过不了这“三关”,就不能革命到底。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鼓舞下,他南征北战20年,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艰苦岁月里,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建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以“参加革命不是为当官,有利于革命的事我就干”的博大胸怀,对党忠诚、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毕生力量。
清正廉洁,“党和人民的红管家”
洪学智曾是掌管钱财最多的军队领导,他精心为国家和军队理财,从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他一生生活俭朴、清正廉洁,赢得了全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广大指战员誉为党和人民的“红管家”。他自己“一床毛巾被盖三代、两双皮鞋穿三十载、一只柳条箱用十七年”,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有八条“铁令”:第一,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第二,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的钱请吃请喝;第三,部队和下级送的礼一律不收;第四,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第五,下部队就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标准;第六,就餐摆酒一律不喝;第七,饭桌上不许有剩饭;第八,出差不允许子女搭车。在担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期间,他坚持“为国家负责,为部队负责”的指导思想,推动勤俭建军方针落实。面对军费紧缩和精简整编后的新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两少两好”的号召,即“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引导后勤机关工作向“精干、合成、高效”的目标迈进。1980年再任总后勤部部长后,他要求全军后勤人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战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成为全军后勤指战员做好新时期后勤工作的行动准则。洪学智领导组织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成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心系百姓,“老区人民的好儿子”
洪学智常说“我们国家谁最好?人民最好,老百姓最好。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老百姓。”他虽位高权重,但始终没有忘记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更没有忘记千千万万为国捐躯长眠地下的战友。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林林皆丰碑”,20多万人的金寨儿女仅参军牺牲的就有10多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金寨修建了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淹没了10多万亩良田和10多万亩经济林。1979年前后,金寨县很多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的老人、大姑娘、孩子甚至无衣可穿”。了解到金寨县的情况后,洪学智经请示中央军委领导,把部队退役的旧军装、军大衣和军棉被和总后干部捐的棉衣棉被,共24万多件送到金寨。这一做法引起一些人的怀疑,他在一次总后勤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热泪盈眶地说“我那个家乡走出来10多万红军,绝大多数都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了,最后活着的只有数百人。像我这样的幸存者,1000人中也只剩下一个,我们现在给他们一些旧衣服,只想让烈士的遗孀、子女还有件衣服蔽体,这是我们最起码的本分啊!”无私才能无畏,洪将军一番话让大家深受教育,再也没有异议了。他还关心老区教育和孩子,曾牵线搭桥为家乡教育事业引进捐资数百万元。时至今日,北京大学还流传着洪学智夫妇赞助老区8名大学生的动人故事。
巍巍天堂山、绵绵梅山水!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将军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历程,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作者:董艳芳 单位:中央党校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