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特殊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5-10-17 16:06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张鼎丞一生坚持革命,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一生身居要职却始终平易近人,克勤克俭,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以“不搞特殊”的准则立身处世,更将其融入家风,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密码”。

  1928年永定暴动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报复张鼎丞,派兵连续多次焚烧他们家的房子,当时被烧得只剩下厨房旁边的一段宽约1米、高不到2米的残墙。

  1964年8月,福建龙岩永定暴动纪念馆的负责同志写信给张鼎丞的侄儿张定安,与之商讨重建张鼎丞的故居作为纪念馆的相关事宜。张定安将原信转给张鼎丞,他回信说:“我过去在金砂住的房子,根本不应该考虑重建。过去有人提过这个问题,我一直表示不同意。在旧社会里,做了官,就要在家乡买田置产,大兴土木,筑楼建房,修祠堂立碑石,所谓荣宗耀祖。我们搞革命的,绝不能这样做。一个革命者应当全心全意为大多数人服务,而绝不可为少数人服务,更不可为自己服务。”“需要作为纪念的话,现在这个样子,立一个说明牌,说明原来的样子,和怎样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的,就很能起到纪念的作用。”家乡人民遵从张鼎丞的意见,至今没有重建他的故居,仅保留老屋地基上的一段残墙,供后人缅怀追思。

  张鼎丞的家教非常严格,对小孩从不溺爱,总是教育他们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不能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他说:“你们生长在高干家庭,没有任何理由比别人特殊。要是说有特殊,就是政治思想上应该要求自己更严格,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你们躺在父亲的功劳簿上,肯定是没有出息的。只有靠自己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这份“不搞特殊”的要求,在子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女儿张招娣是张鼎丞与革命烈士赖月华的孩子,赖月华牺牲后,张招娣由群众抚养长大,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父亲身边。已十七八岁的她,被父亲送进小学读书,后又被鼓励前往北大荒支边。因照顾养母回到福建后,张招娣进入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机关食堂当炊事员,直至退休。张鼎丞从未为女儿托过关系换工作,更不许女儿以自己名义求人,而张招娣也始终低调勤恳,许多同事直到她退休都不了解她的身份。

张鼎丞与第二任妻子路凯所生的四个子女,同样在“不搞特殊”的家规中成长。儿子张泰山常穿旧衣,直到初中毕业才拥有第一件白衬衫;“公家车不让家人坐”是雷打不动的家规,无人敢破。在张鼎丞的熏陶教育下,他的子女严格要求自己,靠自身努力考上大学,工作后均表现出色。(苏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