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之生重天下

——王安石笔下的家与国

来源: 学习时报           时间:2023-02-23 17:41

家国情怀是中国精神的底韵,鲜明体现在历代仁人志士的言行之中。作为宋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之一,王安石身上表现出浓厚的对家庭和国家的挚爱、期望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决心。这在其诗文中有清晰明确的表达。

赓续门风:能将孝友传家世

王安石出生在临川王氏庞大的家族之中。这个家族重视读书且人才辈出。数代之间,这个家族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家风,在许多成员身上都得到较好的体现。王安石和叔祖王贯之、父亲王益是其中的佼佼者。有趣的是,这三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有许多非常接近的地方。其共同的特征是:既勤学嗜书,文名早著,又孝悌敬诚,称颂一时;既廉洁自守,狷介不屈,又仁爱宽厚,乐于助人;既才干突出,治绩斐然,又倔强执拗,因而人生和仕途坎坷曲折。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刚正不阿。

王安石充分地继承了自己的家风,甚至在一些方面推向极致。对于自己家的门风,他有着清晰的弘扬意识、维护意识。由于家人在为官为学方面的重要成绩,他对于自己书香门风得以持续充满希望:“父兄为学众人知,小弟文章亦自奇,家势到今宜有后,士才如此岂无时。”这是他对自己书香家风得以赓续的自信表达。

尊亲慈幼:心亲不复异新旧

王安石非常孝敬爱戴自己的长辈和父母。“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父亲去世后,王安石见到祖母极为亲切又感到伤心。他著文记录自己父亲一生的行事,尤其是父亲尊亲慈幼的做法:“治酒食,须以娱其亲,无秋毫爱也,人乃或以为奢。居未尝怒笞子弟,每置酒,从容为陈孝悌仁义之本,古今存亡治乱之所以然,甚适。”这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其论述充满着想念之情。对于父亲的英年早逝,他以“呜呼!其命也”的叹息表达心中的哀痛。他的诗中写到自己的母亲:“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这里写的是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情感,天南地北千里之遥,儿子子规啼血般痛彻心扉地思念母亲。

王安石兄弟姐妹共有十人,他有两个兄长是同父异母所生,但他和他们关系很好,尤其与长兄王安仁感情很深。安仁37岁去世后他写了一首诗:“百年难尽此身悲,眼入春风只涕洟。花发鸟啼皆有思,忍寻《常棣》鹡鸰诗!”他引用了《诗经·常棣》中“脊令在原,兄弟急难”的话,可能与父殁后兄长对他的照顾有关。他高度评价王安仁的道德文章,对于其道德文章不能为天下后世所见充满遗憾,对于其英年早逝充满哀伤。他与安国、安礼、安世、安上四位弟弟和三位妹妹是同母所生,感情深厚且常年对他们照拂有加,在文学上和他们有许多唱和。“水村悲喜拆书看,闻道并州九月寒。忆得此时花更好,举家怜汝不同盘。”这是他写给到并州为官的安礼的诗,诗中充满对弟弟冷暖饥饱的关切。“我行二水间,无日不尔思。飘若越鸟北,心常在南枝。又如岐首蛇,南北两欲驰。逝者日已远,百忧讵能追。生存苦乖隔,邂逅亦何时。”这是写给自己二妹的,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妹妹深深的思念和不能相见的悲痛。每个人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兄妹山水远隔,何时相见不得而知,这是对人生际遇深深的无奈。

对于后辈王安石充满慈爱之情。他任鄞县知县时生了一个女儿,不到两岁就夭折了。他写有《别鄞女》一诗:“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他专门乘舟来和即将入土的女儿告别,心中充满悲哀和缅怀之意。后来还为她写了《鄞女墓志铭》。王安石的长子叫王雱,才华横溢但性情高傲多疑,仅仅32岁就去世了。王安石在王雱祠堂题诗:“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对王雱才华给予高度评价,也表达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深切哀伤。据说,王雱与妻子庞氏关系不好,日夜争吵。王安石知道这不是儿媳的过错,而是儿子精神出现问题,于是为儿媳“择婿而嫁”。这反映了王安石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品格,反映了其处理家庭关系的识见远超同时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腐儒议论。当然生活中也有高兴的事情。女儿生下一个漂亮的男孩,他写下一首诗相赠:“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这小家伙非常贪吃好东西,作为外祖父的王安石充分满足他,但也期望他将来能够多读书、成俊才。

强国济世:壮士忧民岂无术

作为品行高洁的政治家,王安石挚爱自己的国家、关切民众的疾苦。这一点非常同于“诗圣”杜甫。他极为赞赏杜甫在“瘦妻僵前子仆后”“饿走半九州”的生存状态下,仍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飗”。这样宽广的博大胸襟和高尚的人生境界令王安石赞叹不已,并愿学习效法,甚至希望杜甫复生自己与之交游。

深深契于先贤之心,王安石清晰看到自己时代的各种问题,深切地忧国忧民。“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这是北宋和平年代非常多的景象,这是作为地方官的王安石亲眼所见、亲笔所记。更为重要的是,“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原田败粟麦,欲诉嗟无赇。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他指出官吏的盘剥是百姓痛苦的重要原因。“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内心充满对百姓的怜悯,并表明为民瘼起而奋争的决心。他看到并指出了封建王朝的国家危机,表达了自己为国为民的政治意向。

从王安石的诗文可以看出,他的家国情怀深沉而真挚,朴实而绵长。梁启超称赞王安石说:“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虽然是比喻之辞,但却是对其品性人格的准确描述和道德高度的凝练概括。家国情怀构成其德量和气节的深层力量和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