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家在渭北塬上,20多年前第一次到婆家的时候,院里五孔土窑洞,两棵苹果树,秋天的午后很凉爽,族里长辈说“家里比较穷,但你公公婆婆都是好人”,听了这话心里暖暖的。
我和爱人在西安工作,小叔子小龙一家和公公婆婆在老家一起生活,他在距家20里外的中学教书,弟媳在镇政府工作。公公80多岁了,婆婆也年近80,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尚能自理。小龙对公公婆婆悉心照料,每次回家都要买够一星期的肉和菜,帮老人定期拆洗被褥衣服。有一次回家,看到婆婆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在给婆婆穿针线,看着他那双拿粉笔的手拿针线的样子,我很惊讶,他原来这么细心!做儿子都做到了女儿的份上了,我开他玩笑,他只是憨憨一笑说“妈眼睛花了,看不清楚”。随后他在网上给婆婆买了穿针器和各种线,满足婆婆平时做针线活用。
农村中学的教学任务很重,身兼多职,弟媳在镇政府经常包村下乡、扶贫,两人都很忙,我和爱人离家远,家里农活和照顾老人大部分都落到了小龙身上。他经常下班后或周末回家,一到家换上旧衣服,就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照料5亩果园,3亩庄稼田,特别是收获季节,他起早贪黑,收种碾打,毫无怨言。
十几年前他给家里盖了房子,从窑洞搬了出来,塬上过去吃水很困难,因此,祖祖辈辈习惯了用旱厕。几年前,小龙看着公公婆婆腿脚不再灵便,用蹲厕越来越不方便,担心老人跌倒受伤,再说旱厕也不卫生,就和公公婆婆商量改成水厕所,老人不同意,节俭了一辈子,嫌花钱,再说他们从缺水的年月过来的,舍不得用水冲厕所,小龙多次做老人的工作,并发动我们一起说服了老人。那年暑假,他和工人一起挖了一个很大的化粪池,在化粪池上修了一个花坛,婆婆在花坛里种了西红柿、黄瓜、豆角、葱等应季蔬菜,在新盖的厕所里贴上漂亮的瓷砖,安装了陶瓷的抽水坐便器,老人用了很高兴,邻居们都夸他孝顺,他依然只是憨憨一笑说“没啥,应该的”。
他的质朴、勤劳、耐心体现在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为了老人生活,他学会了做饭,老人爱吃饸饹,他周末回家就压饸饹,他做的饸饹面又长又劲道,配上素臊子,再浇上热腾腾的汤,撒上香菜,比农村过事的饸饹都好吃。
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着公公婆婆的生活,虽然也有机会调到条件更好的乡镇教书,但为了方便照顾老人,他一直没离开过家。有一次,我说他这样事无巨细地照顾老人太辛苦了,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啥,习惯了”。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几十年,无怨无悔。在他身上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孝顺不是高大上的口号,也不只是物质的给予,是细心的照料,是陪伴。老话说“十孝不如一顺”,他就是这样常常陪在老人身边,让老人顺心顺意。
我经常给我的儿子和侄子们说:你们的大大小龙没有很多钱、没有权,头上也没有耀眼的光环,但他孝顺,我们要向他学习,传承孝心,做一个像你小龙大大一样有孝心的人。(市交通运输局 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