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厚植干事创业沃土 让清正廉洁和担当奋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来源: 临潼区纪委监委           时间:2024-12-31 14:41

 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期,市纪委监委出台了“两措施一办法”,为我们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树立了鲜明工作导向。临潼区纪委监委相继推出一系列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方法举措,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纠治政策落实中的温差、落差、偏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营造全区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监督保障护航发展,为干事者“鼓劲”

紧盯重大项目实施和重点企业发展,建立向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选派纪检监察监督员、助企监督员制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配强力量“优服务”。以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目标,选取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58个重大项目和20个重点企业,选派区纪委监委39人担任纪检监察监督员、助企监督员,“点穴式”监督项目,“面对面”走访企业。累计检查重大项目93个,走访重点企业30个,督促职能部门上门服务13次,优化服务流程21项,发现并协调解决问题55个。

靶向监督“压责任”。聚焦重大项目审批、资金使用、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着力纠治慢作为、庸懒散、不作为;聚焦惠企政策落实、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着力纠治惠企设路障、执法不规范等行为。紧盯14个未按时开工重大项目开展“解剖麻雀”式监督,对17个问题项目开展靶向监督,梳理共性问题8个,提出意见建议6条,调整任务优先级18项,为区委区政府合理决策、突破关键环节提供依据。

构建体系“强监督”。强化“室组地企”联动,建立“一微一网一牌一站+群众举报”全覆盖监督体系,在项目企业悬挂廉政公示牌,组建廉情监督站,建立“发现、移交、处置、跟踪问效”闭环监督模式,快速响应、及时查办12345市民热线有关问题投诉举报。今年以来,共查处营商环境领域案件24件,处分46人。

执纪执法精准规范,为奋进者“兜底”

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相统一,以精准规范执纪执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激励党员干部更好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精准研判“提质效”。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精准快速处置问题线索。今年以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669件,其中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321件,占比48%;采取直接了结方式处置328件,占比49%。严肃审慎回复党风廉政意见878人次,提出否定或暂缓意见14人次,有效防止因相关线索办理进展缓慢而影响干部提拔任用、评先评优。

抓早抓小“治未病”。实事求是、规范审慎用好“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轻微违纪违法的及时予以处理。今年共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590人次,占处理处分总人数的67%,不让“小问题”酿成“大错误”。对2023年度受到处理处分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回访教育,引导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卸下包袱、轻装前行。截至目前,回访教育123人次。

容错纠错“暖人心”。严格执行“谁问责、谁容错”原则,在问责调查过程中,同步考虑是否符合容错情形,做到“当容则容,应容尽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某工作人员在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时,存在过失,但鉴于该工作人员态度良好、主动承认错误,且取得企业谅解,故对其予以容错,有效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澄清正名勇于亮剑,为担当者“撑腰”

积极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向诬告陷害行为亮剑,为干事创业者保驾护航。

细化制度“强导向”。结合临潼实际,制定印发《临潼区纪检监察机关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实施细则》,对澄清工作原则、范围、方式、责任分工等进一步细化完善,增强澄清工作的规范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开展澄清工作专题培训,提升澄清工作实施办法和细则的规范运用,推动澄清工作有效开展。

审慎澄清“正士气”。各承办部门对办结的失实检举控告,精准审慎及时提出澄清工作意见,与信访举报、案件监督管理等部门联合评估,坚持因人而异、因案施策,明确澄清方式、澄清内容和范围,综合运用书面澄清、当面澄清、会议澄清等方式,及时消除不良影响,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

考核激励“增动力”。将澄清工作纳入纪检监察工作考核范围,对开展澄清工作的单位按澄清人数奖励得分,鼓励各承办部门“应澄必澄”“应澄尽澄”。2023年以来,已为9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进行澄清正名,持续释放了为敢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的强烈信号,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临潼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