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变迁

来源: 泾渭           时间:2020-07-09 17:09

80年代的时候,谁家要有一台电话机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那时电话大都安在家中显眼的地方。毕竟那儿千元的装机费以及那些证明介绍信等种种门槛,同时还要求有级别的才有资格装机。而我们当时一般职工月收入还不到100元。

后来安装电话条件放宽了,但也不是每个家庭有条件装。伴随着对通话的需求,于是街头出现了付费的公用电话,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又出现了不用人员值守的磁卡电话,数量还是比较少,最终发展到IC卡公用电话。

90年代出现了BB机,当时能在腰上挂一台BB机,可是很时尚的事情。一块汉字显示的BB机也是二三千块。大姐给我送了一台摩托罗拉的数字BB机,自己快快的挂了号,当时时髦的东西,神气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小姨子的丈夫以需要经常联系工作为由“借”,心理甭提多么的不爽。

BB机虽然别人找你方便了,但是有事要回电话,毕竟还是不方便。90年代末,西安的电信市场出现了,一种小灵通的手持移动电话。虽然被讽刺的信号差,但毕竟是费用和市场一样的标准,是很多的青睐。我赶快抓紧办了一台,8007793,这个号码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一时间,街头热闹非凡的公用电话顿时消失了许多。没过几年,BB机退出了市场,传呼台成了过去。

手机才开始用的大块砖头,记得当时价格上万块,一辆桑塔纳轿车当时的报价也就15万元左右,后来又变成了摩托罗拉的翻盖机,有时信号不太好,还需要拉出天线。

进入2000年以后大哥大已经降下身段,改名为手机,样式是日新月异。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多,科技的性能也是越来越多,让人目不暇接。已从简单的接听电话、发个短信,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购物、出行都离不开手机,也是更加的方便快捷,人们选择手机的价格空间越来越大。有钱的你可以买万元的,不需要多复杂的老人机一两百也行。现在说是每人有一部手机,有时你也会发现,在餐厅或者会场,有的坐下来掏出的手机是两个,最后我还看到三个手机,手机真正走进了平常人家。

(作者孔令国系:西安市人大常委;农工党西安市副主委、莲湖区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