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论坛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03-12 17:07

 

 

 刘绍义 

  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将“贪”解释为“贪,欲物也”,我认为不是太妥。对物类占有的欲望,谁都有,只要他是正常人。对物类的占有要有一个度,有一个限,这个度这个限就是道德和法律,超越道德和法律的“欲物”才是贪。这样的解释,对“贪”才更为公平,更为全面。 

  贪是超限超度的占有,是天下人共有的敌人,铁面无私的包公就曾经说过:“贪,民之贼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的圣明君主都对贪官深恶痛绝。自古就有“不赦贪官”之惯例,不让贪官有复出之日。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四年大赦天下,罪无轻重,包括死罪皆赦免,却特别申明:“枉法受财之赃官不在赦列。”人们对贪官的厌恶程度,从此也可见一斑了。 

  我不知道贪官贪财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日子过得更滋润、更幸福,那纯粹是假话。翻开历史看看,自古及今,有几个贪官过上了好日子。事发前提心吊胆,事发后丑态百出,即使侥幸没有事发,也是天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难以善始善终。按照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的说法,“凡是贪官心理压力都很大,贪官之所以易患病或短命,是其心中的贪欲及由之而来的压力所导致的”。常言说,病由心生,心理压力是百病之源,科学研究也证明,76%的疾病是由情绪产生,这也是贪官难以幸福的又一个理由。 

  当然,贪官也不是不知道贪腐的危险,不然汉朝大司农田延年也不会因贪贿“三千万”“事觉自死”了。就是那些没死的有几个不在噩梦中生活,当年河北省国税局党组书记李真被通知去省委开个会,还要在电话里让“大师”卜上一卦,但事实终归是事实,李真刚一到会场,就被等在那里的纪委人员双规。这也算贪官李真的自知之明了。 

  如果手不乱伸,如果把好了权力、金钱、美色这三关,楚雄州委副书记、州长杨红卫也不会看见纪检人员就吓瘫,更不会因吓瘫而被4名警察抬着走。一个人的日子过到如此程度,还哪有幸福可言,还哪有滋润可说。装疯卖傻,尿湿裤子,也没有躲过纪委的检查,原广西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救灾救济处处长龙志华的这副丑态,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嗤之以鼻。 

  自杀,也是贪官的另一种解脱。据不完全统计,201311日至2014410日期间,已有54名各级官员非正常死亡。刚刚落马的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见到中纪委工作人员后,就曾准备跳楼,但还是被中纪委的工作人员给摁住了。想死,没门。 

  也许这些人想一死百了,保住钱财保住家人,但如果贪贿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又怎能会让你一死了之呢?这些贪官除了带坏家人,给子孙留下耻辱外,还能留下什么?别的不说,就拿明代贪官赵文华来说吧,这个曾经做过刑部主事、东平州同知、通政事、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的大贪官,都死30年了,还让子孙给他还贪污的军饷,真是死有余辜了。 

  贪,这个由“今”和“贝”组成的字,充其量不过是个今天的宝贝,这个宝贝明天就不知道是谁的了。为了这个一时的宝贝,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蝇头小利,而去搭上自己的幸福和自由,甚至生命,值得吗?想想自己在这个位上是缺吃还是缺花,而让那些根本不需要,也许一辈子都用不着的身外之物左右自己,让自己不能自由自在的活,不能潇潇洒洒地过,真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如果再给子孙带来不便,留点耻辱,那更是不应该的了。还是把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话记在心里吧,“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 

    

    

  吃亏是党员的本分 

 市委610办公室防控处  冯海振 

  对党员的认识,最早是在孩提时代从革命题材的电影上开始的。许多共产党员,为保守党的秘密,身陷囹圄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有的在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表现了共产党员可歌可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那个时候毕竟年幼,仅知道党员很伟大,也很光荣,但对党员究竟意味着什么知之甚少。真正对党员的认识,是电影《闪闪的红星》冬子妈在掩护群众撤离时“妈妈是共产党员,决不能让群众吃亏”的临终叮嘱,从此升华了我对党员的认识。吃亏是党员的本分,镌刻在我心灵深处,让我真正读懂了党员的真正内涵。 

  八十年代初,我考上大学,并于1984426日,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入党后我对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深刻认识,思想上真正确立了入党就是为同学服务的理念。那时候系上开会,党员要提前搬桌椅板凳布置会场,会后又要主动收拾会场;寒暑假,党员要送其他同学回家后自己才离校;开学报到,党员又要提前到校打扫教室卫生。同学生病了,要主动替同学打饭,同学生病住院,又要在病房里陪护。虽然要占用学习时间为同学服务,难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但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自觉践行为同学服务的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入党时的承诺。把吃亏作为一种党性修养,作为党员的一种本分来自觉遵循。 

  19857月,大学毕业我入伍分到了一所军事院校任教员。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无私奉献,用自己辛勤劳动践行一个军人对党忠诚的庄严承诺。次年,我从教研室调到学院一个系里任政治教研组负责人,负责系里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及教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安排每学期的课程的设置,平常学习、备课、授课,还要负责日常对教员的行管工作;周六参加系里的交班会;年终要申报学术论文;谁家里有事,我还要去家里帮忙处理。显然要承担比别的教员更多的工作。整日忙碌时,势必会产生心理失衡的状态,有时候真想撂挑子,但是,每想到自己站在党旗前的誓词,想到有的党员兢兢业业为党工作,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顿觉有几分惭愧和内疚,自己的党性到哪里去了?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吗?每想到这里,“吃亏是党员的本分”的格言又一次在我心里涌动。 

  20049月,我从部队转业分到了市级机关。在部队我是技术八级,回地方享受到正处级工资待遇,到今年已整整13个年头了。先后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不论在哪儿,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很敬业,工作勤勤恳恳,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获得了许多荣誉奖励,让我在辛勤付出的时候心里有了一份慰藉。但遇到同事调整职级时又引发我一丝不快和苦恼,全单位的同事几乎都调整了职务,可唯有我依然原地不动,仍然还是部队回地方时的职级,每想到这些难免会有几份惆怅和失落。有时,我也在问自己,回到地方究竟是图了个啥?难道自己的青春就这样白白挥洒了?如果选择自主择业,拿的工资比现在上班还要多,再打一份工多潇洒。心里出现不平衡的时候,“吃亏是党员的本分”的遵循又一次在我耳边萦回,让我失衡的心又一次得到抚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应该有新气象新作为。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已经吹响,“两学一做”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已经建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塑党员在群众中间的威信,重拾党员的自信,把“吃亏是党员本分”的尊崇贯穿于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践行“三严三实”,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自觉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八项规定“疗效”好 

  蓝田县纪委  侯义明 

  不必下班忙应酬,醉酒回家人已休。 

  身心疲惫妻儿怨,天长日久亲情丢。 

  不必逢年过节愁,为送礼品焦烂头。 

  送谁送啥商场走,挖空心思把人求。 

  不必开会无止休,大会小会惹人怒。 

  路遥奔波在征途,实质工作无进度。 

  不必半月工资扣,随人份子名不究。 

  不给红包伤感情,得罪领导误前途。 

  不必递烟又送酒,请客吃饭忙不休。 

  盖章办事是本职,无偿便民礼拒收。 

  不必心里有负担,收钱办事常情走。 

  安心屈从潜规则,忍气吞声怨气留。 

  踏实工作业绩优,简单生活更自由。 

  八项规定疗效好,风清气正底气足。 

    

    

  治治“身不由己”的形式主义 

   张远晴 

  几天前,一位在某县挂职的朋友谈起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说某天晚上8点多来了一个电话,通知在第二天12点之前,摸清全县某某行业的生产情况。但即使牺牲睡觉时间,通宵达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可上级指令就在那,第二天非交差不可。怎么办?可想而知。其实,这样形式主义的检查在基层并不罕见,比如有媒体报道,某地扶贫搞“填表工程”,一年迎检5回,每回花销20万元;一个乡迎接检查光打印材料就花了10多万……正如朋友所言,形式主义让基层苦不堪言。 

  有人说,形式主义不是让“群众满意”,而是让“领导注意”。这就好比是一场演出,台上的演员是基层干部,鼓掌的观众是上级领导。演得好不好,台上台下说了算。而群众只有围观的份,还没有喝倒彩的权利。不过,如果所有演员和观众都毫无愧色、乐在其中,那打多少板子都不为过。但这些身处其中的基层干部真的乐意吗?无论是朋友的倾诉,还是网上各种基层干部的“吐槽”,表现出的更多都是“无奈”。虽然心里痛恨,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身不由己。这样的现实,不得不令人深思。 

  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大事小情本就忙碌。而在“属地管理”的名义下,不少原本由上级部门担负的职责也纷纷推卸给基层。基层责任与事权之间的落差,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而事权一时难以扩大,责任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层层加码。一个政策上层动员、地方传达,到了基层,只能真刀真枪解决实际问题。一个考核上层部署、地方细化,到了基层,也只能老老实实填表签字。基层一方面承受来自上级的任务和考核压力,一方面又要直面社会矛盾,承受来自百姓的压力。而现在基层考核往往是“一票否决”,综治维稳、安全生产、防火防汛、临时性重点工作等,都是基层干部所有成绩前面的“1”,轻则扣“票子”,重则“摘帽子”。 

  这种责任下移、层层加码的做法常常导致基层落实中的高度紧张。比如运动式行政,动不动就限期多少天完成任务。有些任务的确可以加把劲完成,但如果只是出于政绩冲动,罔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那政策制定在源头就埋下了错误的种子,再经过系统层层传导,结果就是错误的层层放大。所以,在动不动“摘帽”的压力下,基层只能被迫打乱工作节奏,应付上级任务,这也就容易催生基层的乱作为和形式主义。 

  不可否认,基层有一些作风虚浮者,但也出了很多好干部,而更多的是想干事、想干好事的普通干部,这些人是基层的“大多数”。当这些干部一边抱怨形式主义,一边身不由己搞形式主义的时候,我们应该警惕,形式主义的问题不是个别人的坏作风,必须在整个执行系统中做“全面体检”:是政策的制定脱离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还是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节奏?或是在执行过程中被某些人曲意逢迎、恶意歪曲?这几种情况产生的形式主义,主体责任方都不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形式主义表现多样,成因复杂。对待形式主义,我们要用好二分法,区别“少数”和“多数”,区别“局部性”和“系统性”,因为,整治形式主义也需要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