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苑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03-13 11:37

崇尚节俭  杜绝奢侈是永远传承的家风 

■市委防范处理邪教办   冯海振 

  家训: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出处:北宋司马光所写的《训俭示康》 

  译文: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是荣耀,在我的眼里却把节俭看作是美德。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为教悔儿子司马康而写的散文《训俭示康》中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至理名言,彰显了司马光令人称颂的高尚道德风范,亦是他良好家训家风的最好诠释。今天重温司马光千古传颂的经典名言,对于我的家风家训教育都很有裨益。 

  我从小出生在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培养了节俭习惯,而且节俭贯穿了我的人生的全过程。上中学期间,学校在家门口,我没有吃住在学校,在学校从不花一分钱。中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挣工分了,但仍然没有在身上装钱的习惯。考上大学, 我是靠每月4元钱的助学金来维持大学生活。大学毕业入伍到部队,部队发服装,但我的内裤和鞋垫仍是家里做的。转业回到地方,我有时候仍穿着部队发的制式衬衣军裤和皮鞋。结婚后,我的节俭也感染了爱人,她也是生活中处处节俭过日子。结婚的家具用了二十多年舍不得换新的。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是用了好长时间才换新的。现在手机用了好几年舍不得换,甚至鞋子破了还上街找修鞋师傅修补。节俭也成了我传承的家风。 

  改革四十年了,让我沐浴改革的春风,分享了改革的红利,被工资、住房、生活福利等厚重的获得感簇拥着,倍感党的领导的英明和伟大,更加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不可否认,当今的生活与昔日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我却丝毫没有因为生活富裕了,可以任性潇洒消费,节俭仍然贯穿于我的生活,过去艰难岁月留下的生活烙印没有忘记,从没有乱花过一分钱,远离奢侈,杜绝浪费,依然主导着我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节约粮食、水电,已成为了我的家风,艰苦朴素过日子囊括了我生活的全部。 

  古人云:成于节俭,败于奢侈。古今中外,因节俭而成就了事业的伟人比比皆是,相反,那些秉持奢侈浪费的人,大多都毁灭了自己,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赞颂节俭的美德,抨击奢侈,杜绝奢侈,远离奢侈。节俭,陶冶和培养了我的道德情操,也成了我追逐的慎独和生活修养。节俭的家风,已成了我们全家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用崇尚节俭与杜绝奢侈的家风教育子女,使他们懂得节俭有助于辅佐人健康成长的益处,奢侈只会损害人的修身养性和道德养成,让良好的家风在子女中间传承,并作为家庭生活的永恒主题有助于家庭的生活幸福的提升。 

  家风坏,腐败现。家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紧密相联。实践证明,家风建设有力助推了反腐倡廉建设扎实开展,家风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巨大的威力也在日益得以彰显,让崇尚节俭杜绝奢侈家风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西藏那曲那夜 

  孔令国 

  小时候,邻居有个大叔经常开练他的两个调皮男孩,每次的开场白就是用河南话说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成为我最早知道一个俚语,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很想知道上房的感觉,而父母看得很紧一直没有如愿。春节期间的一次朋友聚会,我说到这个笑话,一个朋友说“谁现在还上房呐,要上就上世界屋脊!”提出今年夏天大家AA制去西藏15天,现场的人无一不踊跃报名,我自然是呼声最高。到了六月底,朋友找到我,说原来报名的30多人,能去的没有几个了。问我有什么变化,我才知道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将美梦成真。 

  当两辆动力十足的越野车在高速路你追我赶奔跑时,车载音响震耳欲聋的放着“坐着火车去拉萨”的歌曲,这首歌至今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学会的,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哼唱几句,但拉萨对我内心来说是十分遥远的梦想,看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广告词,我也只能是报以莫名的一笑,当我看到一个个莫名兴奋的同伴,对讲机里不断传来指令和提示,城市乡村从车边滑过时,我才知道这是真的,才知道什么是美梦成真。 

  西藏之行原来计划是川藏线进,青藏线出,那一年,四川地震了,我们只好改道,成为青藏线进,川藏线出。西藏的风景真是太迷人了, 以前来西藏旅行的客人是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回故乡。” 

  从西安先到西宁,然后从西宁转到格尔木从格尔木开车一路往拉萨走。青海与西藏的交界处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海拔5231米,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唐古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及青藏边境,又称当拉山,“唐古拉”意为“高原上的山”。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省的界山,东南与横断山相接,属褶皱断块山,平均海拔6000米,长约700千米,最高峰各拉丹发育小型冰川,为长江、澜仓江、怒江等发源地,唐古拉山山体宽150公里以上,主峰格拉丹冬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现在还有小规模更新世冰川残留,刃脊、角峰、冰川地形普遍,唐古拉山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北两麓。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它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 

  各拉丹冬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这里还可以看到神秘莫测的一日四景。往返的游客,大多数在此停留、拍照、观景。唐古拉山口是眺望唐古拉山的最佳地点。唐古拉山峰顶终年积雪不化,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正所谓“近看是山,远望成川”。但此处海拔高,一般人都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我的同伴身体素质非常好,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其他原因,车刚一进山口,就吐的一塌糊涂,我只好扭过脸来递毛巾和漱口的矿泉水,然后躲得远远的,看着还是止不住,别人就替他拍背止吐,我都不敢看他,时刻感觉我也快吐了,喝了同伴递过来的矿泉水。并不理会他“咋还传染”的调侃,硬是把随时就要发生的呕吐压了下来。事后看到我们在唐古拉山口的合影,我俩的脸色都非常的怪。翻过唐古拉山口,即进入西藏境内的羌塘高原,公路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成群的牛羊像珍珠般洒落绿野,景致旖旎。 由唐古拉山口前行约90公里,抵达入藏后的第一个城镇安多。安多规模不大,但食宿方便。由安多继续南行,便到达藏北第一大县那曲县。那曲,那曲藏语意为“黑河”。 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那曲赛马节(公历81日)和大型物资交流会在那曲镇举行。藏北名寺孝登寺就坐落在那曲镇内。 

  到了宾馆,简直就成了残兵败将,有的干脆不拿任何行李,歪歪扭扭地走入房间,直接躺到床上;拿行李的,也不管不顾地把行李扔在宾馆大堂,尾随进入房间,可怜两个不是专职的的专职司机成了搬运工。 

  来西藏之前,大多数人把西藏说的是非常的邪乎,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只有61%,高原反应非常厉害,从平原来的人到了这样的海拔高度,没有不头痛恶心和浑身难受的,似乎稍有闪失,立刻就小命呜呼。我们准备了充足的氧气,我就是坚持不用,考验一下我的耐受力。趴在窗前看着,看着幽暗的天空,天空在不断的升高,闪亮的星斗不断的变化着排列,好像是要搞一个什么测试似得,困的眼睛都睁不开,躺到床上就是睡不着,同伴的呻吟让我也觉得有些清醒,我也觉得鼻腔的干燥,拿起烧水壶接满了水,揭开盖子插上电,就又昏睡过去,头、手、四肢、血液、皮肤等等身上的所有部分,没有一处是舒服的,噩梦骤起,感觉自己悬在空中,顿时惊出一身的冷汗,同伴的呻吟又起,我似乎听到是“渴”的声音,就从床上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走到烧水壶跟前,水壶的水只剩下半壶了,倒了半杯,一摸有些烫,看见有半瓶矿泉水,也不管是谁剩下的,就加了进去,同伴接过去一口气就喝了下去,我给电烧水壶又加满了水,接着又昏睡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又被同伴的声音惊醒,“坏了,坏了。”一看可不,满屋子弥漫着水汽,电热水壶的水已经烧干了,好在它自己断了电。看着外面有些麻麻亮了,我们再也睡不着了,同伴抱着氧气袋,有气无力的对我说:“明天到了拉萨咱就坐飞机回去吧?”我说:“我也感觉我也快不行了,可那咱的车咋办?”“再不走咱的命就要放到这了!”“是呀命没了,啥也没有了。” 

  天终于大亮了,其他房间的人都出来了,我们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状态,干燥的空气使好几个人都流了鼻血,我们俩竟然正常,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我俩对视一笑,同伴悄悄的握着我的手说:“咱们成了生死之交,这要感谢你晚上烧的那两壶水!” 

  早上吃了藏餐,还捎带着又吃了内地人常吃的油饼等食物,大家又开始有说又笑了。队长看到大家的状态不错很高兴:“常言道‘高处居住低处取水’,看样子这常识有时候也不一定对,不行的就赶快吸氧,不要硬撑。下一回,咱们说啥也不敢再住这么高的地方了。” 

  离开那曲,顺着笔直敞阔的青藏公路,在两旁雪山、草原的伴随下,我们一路直抵当雄县。 当雄县属拉萨市管辖,因其北有纳木错、南有羊八井地热温泉区而闻名。这里每年8月份举行当雄赛马会,为当地一大盛事。当雄也是中尼公路的起点,可由此直达日喀则和中尼边境口岸樟木。 过了羊八井温泉区后,我们再行进70多公里后,便抵达了青藏公路的终点拉萨。 (作者系:西安市人大常委;农工党西安市副主委、莲湖区政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人生是一份欠账单 

     

  人生是什么,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也一直在修正着自己的答案。近日忽然如梦初醒,原来,人生就是一份欠账单。 

  父母对儿女恩重如山。特别是母亲,单是“儿奔生,母奔死”那撕心裂肺的分娩之苦就是儿女永远还不清的账。从咿呀学步到上学接送,吃饭穿衣,乃至大学毕业结婚买房,再给子女带孩子,父母从年富力强的青年变为两鬓斑白的中年,再到弯腰屈背、满脸沟壑的老年,那份辛苦又怎么能用枯燥的金钱数字来计算? 

  儿女是父母心头肉,做父母的似乎天生就欠儿女的债。懂事的、顺心的还好,遇到不懂事的儿女,父母就受罪了。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保姆,就是印钞机。近日看了一档情感节目,题目叫“我给儿子当孙子”,说的是石家庄有一个人的母亲死了,父亲含辛茹苦把他培养成人,他大学毕业后找了媳妇,两人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整天向已经50多岁、月收入仅1000多元的父亲要钱。父亲每天上班前还要为他们做好饭,晚上回来还要为他们洗衣服,甚至连媳妇的内衣都要洗。主持人问儿媳穿着公公洗的内衣有何感受时,她竟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娘家也是父母洗的!”这个几乎被儿子媳妇掏空榨干的父亲,竟还说,只要儿子需要,他还要继续为儿子当牛做马。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故事也许是个极端个例,但对那些逆子来说,父母似乎欠他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 

  除了欠父母、欠儿女的债外,人生在世还欠着许多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在某一时间某一件事上帮助了你,你都得记着,这账得还,否则别人将戳你的脊梁,说你不仁不义,你自己也会寝食难安。 

  放眼周围,给我们阳光雨露的苍天,给我们奉献菜粮果蔬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诲人不倦地教给我们人生哲理的老师,还有那些给了我们理想、信念的组织和单位……哪一个不是恩重如山?我们的欠账实在太多太多。 

  人生是一份欠账单,账单上记录的不是悲观,不是包袱,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责任在肩,我们的家庭才得以维系,我们的民族才得以兴旺;因为使命在身,我们才永远有奋勇向前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