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论坛

来源: 泾渭           时间:2019-03-13 11:45

用人当以事业为上 

  沈小平 

  用人以公,方得贤才。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公正用人,并进一步强调,公正用人,公在事业,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之间的内在关系,抓住了“为谁选人”“选什么人”等选人用人工作关键问题,对于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事业发展选人用人,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干部工作的重要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选用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选用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以及改革开放时期选用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不同的历史时期,选干部用人才,都体现了着眼于事业需要的用人导向。人事人事,是人和事的统一。用干部是为了干好事业。当前,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干部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应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应配什么样的人。这样,党和人民事业才有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以事业择人,要尊重干部成长规律,破除排资历、论辈分、讲台阶等传统观念,在适合的时机,用适合的干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选人用人往往忽视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是看谁优秀、谁合适,而是看谁资历深、轮到谁;个别的甚至不顾一个地方的发展和老百姓利益,搞论资排辈,把明知不胜任的干部放在重要领导岗位,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为此,要把事业需要、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对于有真才实学、能力出众,而且岗位确实需要的干部,即便年纪轻点、资历浅点,也应大胆选用;对默默耕耘、老成持重,有着丰富实际经验的干部,即便年龄大点也要给他们发挥能量的舞台,使事业在优秀干部推动下兴旺发达、永续发展,让干部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健康成长、发挥才干。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将干部选准用好,必须关注人和岗的匹配,既要知道事业所需、岗位所需、任务所需,又要了解干部的专业背景、能力素质、工作业绩和性格特征,智者取其谋,勇者取其威,量才授任、人岗相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尤其是“一把手”等关键岗位干部,更要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看内功扎实不扎实、历练过硬不过硬,绝不降格以求、拔苗助长,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尤其需要干部勇往直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这就需要我们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这样,就能让每个岗位都配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也能让干部把全部心思向干事创业上聚焦用劲,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坚持事业为上,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把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使各方面的干部充分涌流,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在经历过多岗位锻炼,在基层经受过磨砺的干部,他们信念更加坚定,忠诚于人民,忧在人民之前,乐在人民之后,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经验更丰富,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更善于想出思路“突破”,面对困难矛盾敢于迎难而上。这种干部才能压住“船舱”,在关键时刻靠得住。这就要求我们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工作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千方百计发现人才,出以公心举荐人才,使各个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各类优秀人才充分涌现。 

    

    

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 

  摘自: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卓著成效、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就在于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作为管党治党的主基调、总要求和最强音,着力抓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把全面从严的精神和要求贯彻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贯彻到党的组织最高层、最末梢,做到了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昨天的成绩绝不意味着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要向压倒性胜利转化,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在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国际国内存在的各种风险,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关键时期、紧要关头,管党治党只能“逆水行舟用力撑”,切不可“一篙松劲退千寻”。大多数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增长态势。这些都充分说明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 

  要保持战略定力,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要把从严要求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巩固发展全党动手、齐抓共管的局面。要保持一刻不停歇的节奏,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决不能跌入抓一抓、松一松,出了问题再抓一抓、又松一松的循环。 

  要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注重防范老问题反弹、回潮、变异,也要发现解决新问题,在党的建设薄弱环节等方面积极作为,以全面从严治党更大的战略性成果和扎扎实实的成效,让全党全社会对把“严”字长期坚持下去充满信心、坚定信念。 

 

 

  

激发制度治党的“乘数效应”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会越来越严,不会“歇脚松气”“告一段落”,一条条新设立的制度红线就是有力证明。 

  “党组对其管理的党员干部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这一规定,出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组讨论和决定党员处分事项工作程序规定(试行)》,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的制度治党高要求。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严明党规党纪,是解决管党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的头等大事,也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治本之策。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一年多来,党内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密集“施工期”。不仅党章首次写入“全面从严治党”,许多关乎全局的党规党纪都在建构和完善。比如,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处分规定,充实完善了从重加重处分的适用情形、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处理方式等内容。11月份出台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则对党支部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为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把“严”的要求落实到每名党员提供了遵循。 

  从规矩破题,以制度创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特征。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首先做到制度立起来、纪律严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严起来、强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同思想建党、正风反腐紧密配合,使得管党治党“徙木立信”的效果已经显现,制度笼子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迈进,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方能确保权力始终运行在党纪和法治轨道上。织密织牢制度笼子,打通党纪国法的衔接,填补制度空白,既是为了防止出现“牛栏关猫”“来去自如”问题,也是为了梳理总结已经取得的管党治党明显成效和宝贵经验,将实践成果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一套完备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也是一个政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才能使整个制度体系发挥约束力的“乘数效应”,最大化发挥治本功效。“把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有效性作为着力点,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彰显了制度治党的治本价值。把改革推向前进,就是要在充实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上下足功夫,在完善监督、发挥制度约束力上下足功夫,真正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立规明矩久久为功,一个体系完备、程序严密、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将引领党内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带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规范化,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坚决把好用权的“方向盘” 

  市纪委监委干部  郭世荣 

  在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中,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忏悔道:“他们如果不是书记的老婆、书记的儿子,没有我这个省委书记,什么事都干不成。”与苏荣一样家庭贪腐的,还有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王保安、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等,最终都将全家带上犯罪的深渊,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把好权力这个“方向盘”,没有树立正确的用权观。 

  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正确使用可成就事业,造福一方。如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治理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实现了粮食自给,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还有孔繁森,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真心为民,儿子回家的路费都是向别人借的,他没有为家人留下任何遗产,却为人世间留下了最丰富的情感,事迹被阿里人民传诵。相反,权力也可以腐蚀人,滥用会使人身败名裂,西安市委原书记魏民洲,在其任职期间,为他人和相关单位在矿产开发、土地竞拍、工程承揽、融资贷款以及提拔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单独或通过其亲属等人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9亿元,最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就是乱用权力的结果,必然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乱用。” 

  一些领导干部,只因贪欲从天堂坠落到地狱,被永远的钉在耻辱的十字架上,往日的神采荡然无存。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决把握好手中用权的“方向盘”,这就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品德修养。要经常告诫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心无杂念,心灵纯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初、慎微、慎独、慎好,管好自己、管住家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党性党纪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缺一不可,引导党员干部筑牢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志存高远,才不致被困于名缰利索,受制于一己私欲。三是谨慎交友。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诱惑,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坚决不能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守住底线。四是发挥监督效能。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针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多点“婆婆嘴”,常念“紧箍咒”,还要把干部想什么和做什么统一起来、工作圈和社交圈衔接起来、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贯通起来,常态化监督,防止一些党员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成“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