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心学宝典”

来源: 党风与廉政           时间:2021-12-09 09:41

1938年寒冬,在河南省渑池县一座简陋的民居里,小小的煤油灯下,一个瘦削的身影彻夜伏案执笔……在这里,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拟定了 《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提纲和部分初稿。此后,刘少奇边走、边想、边写、边讲授,几次演讲引发了极大反响,促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成书与公开发行。此书被誉为共产党人的“心学宝典”。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着多个版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翻开泛黄的书页,“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一行字赫然醒目……

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着多个版本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武利芳 摄

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员队伍快速壮大,队伍成分复杂,绝大多数党员出身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内涌入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错误认识。因此,加强党性教育、净化党内环境迫在眉睫。

历史上,有许多革命者在成为统治者之后便丧失革命性,腐化堕落,最终导致失去政权。刘少奇以此为警示,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特别注意在革命胜利和成功的时候,在群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紧自己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修养,始终保持自己纯洁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品质,而不蹈历代革命者在成功时的覆辙。”

“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如是要求,“加强在组织和纪律上的自我修养”“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看作是自己最高的责任”“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发扬和提高无产阶级正气,克服一切邪气”“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字一句,是规矩也是指引。

有人说,刘少奇当年之所以日渐消瘦,是因为饿了就经常吃红薯,导致胃酸过多,经常胃疼。他常向身边工作人员申明自己的“四不准”:每到一处,不准人家接送;到任何地方,不准请客吃饭、铺张浪费;不准向人家要东西,人家送上门来也要婉言拒收;参观时不准前呼后拥地陪同,有个向导引路就行,不要影响地方负责同志的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值得庆祝的一年,但同时,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复,洪水在多个地区肆虐……在危急时刻,共产党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竭尽全力守护百姓健康安全,展现着一个个温情的、动人的场景。百年来,正是在刘少奇等革命先辈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的鼓舞下,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断锤炼党性,不断加强纪律建设,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就像《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要求的那样,“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更加努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